福建海關分析鞋類出口面臨主要制約因素
福州海關結合福建前5月鞋類產品出口數據,分析當前鞋類產品出口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提出相關建議。
(一)國外反傾銷措施不斷,世貿組織裁決中歐鞋類產品貿易爭端案值得期待。
自2006年10月起歐盟對我國皮鞋征收高額反傾銷稅,讓我國皮鞋出口遭受重創,部分企業甚至被迫放棄歐盟市場。而2009年12月30日,歐盟決定繼續對我國皮鞋征收稅率為16.5%的反傾銷稅。在我國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世貿組織爭端處理機構已經決定設立一個專門小組,來裁決中歐鞋類貿易爭端案。這將我國鞋類企業維護合法權益為贏得契機。此外,今年以來,阿根廷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對我國鞋類產品設限。其中,阿根廷從5月22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鞋類產品設定最低參考價格,每雙鞋的離岸價最低為13.38美元。一旦進口申報價低于這一標準,將按照參考價格征收關稅。該措施有效期5年。巴西自3月5日起向進口自中國的以皮鞋為主的鞋類產品每雙征收13.85美元的反傾銷稅,為期5年。
(二)國際技術壁壘林立,歐盟DMF禁令延期需引起重視。
近年來國際技術壁壘日趨嚴重,歐美等發達國家憑借其自身的技術、經濟優勢,制定了苛刻的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和技術認證制度等壁壘,導致我國鞋類產品出口受阻,部分產品因不符合標準甚至被通報召回。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3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2010/153/EU決定,針對富馬酸二甲酯(DMF)含量超過0.1ppm的消費品投放或在市場上銷售的禁令有效期將延長一年,至2011年3月15日。而DMF是被鞋類企業廣泛用在鞋皮革、織物襯里、鞋墊和鞋面以及鞋、鞋包裝中防腐防霉劑。自2009年5月1日起實施的DMF禁令,已經令我國不少鞋類產品出口碰壁。截止今年3月,歐盟已通報違反DMF指令產品35例,其中31例來自于我國,占總通報數的89%,產品全部為鞋類制品。而今年1季度,我國出口鞋類產品被歐美通報召回共計31批,與去年同期相比激增40.91%。{page_break}
(三)新興制鞋國家快速崛起,我國鞋類企業面臨強有力競爭。
近年來,印度、巴西、越南、印尼等新興制鞋國家迅速崛起,并成為了我國鞋類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金融危機引發外部需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當地政府對于鞋類出口的扶持力度更是不斷加大。印度是僅次于我國的世界第二大鞋類生產國。印度政府將從4月1日起實施一項期限6個月、總額62.5億盧比的刺激計劃。其中,40億盧比將用于促進鞋服出口,特別是促進300種鞋服向美、歐兩大市場出口。而受到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短缺等諸多因素制約,加之出口頻頻遭遇反傾銷圍堵,我國對制鞋企業的吸引力正在逐漸下降,更多企業將目光投向生產成本更為低廉的新興制鞋國。如,近期印尼方面消息,來自中國、韓國和泰國等地的10家制鞋企業表示要在年內向印尼制鞋業投資大約1.5至2億美元。
(四)歐元持續貶值,出口歐盟市場風險進一步加大。
歐盟是福建省鞋類最大的出口市場。對于用歐元結算的企業來說,必須先以人民幣套算美元,再以美元換歐元,存在兩種匯率風險。
今年以來,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歐元一直以疲軟的態勢不斷下跌。6月1日,紐約匯市尾盤歐元兌美元收在1.2253,盤中一度下跌至1.2111,再度刷新四年以來新低。今年以來歐元兌美元貶值幅度已近20%[5]。歐元貶值使我國對歐盟出口鞋類企業不得不面對普遍性的成本上漲。此外,采購商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和降低成本,很可能不敢下大單和長單,改小單和短單,或轉向越南等國家采購,進而使我國鞋類產品出口數量萎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