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前5月鞋類出口總量同比超兩成
莆田素有“中國鞋城”之美譽,是福建省三大制鞋基地之一,年出口鞋類約占福建省出口鞋類總量的30%左右。今年以來,莆田鞋類出口向好的跡象持續顯現,前五個月出口27026批、1.6億雙、貨值69070.9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8%、22.4%和21.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莆田鞋類出口回暖背后卻隱藏著多重制約因素,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鞋類出口出現的積極變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變“在家接單”為“上門接單”,紛紛到國內外展銷會推介優質鞋產品,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銷售利潤;通過引進先進設備,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隨之提升;企業通過與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合作,迅速吸收其一流的制鞋技術和研發理念,增強企業自身的吸收、轉化、再創新能力,構筑新一輪競爭優勢,另外,受益于內外銷品牌強強聯手的拉動,企業訂單不減反升;檢驗檢疫部門通過擴大實施綠色通道、直通放行、電子監管、原產地認證等優惠措施,使更多的企業享受到了優惠政策,通關速度加快,縮短了企業出口時間,無形中提高了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與此同時,制約鞋業發展的四重因素是:國際市場需求恢復緩慢。美國、歐盟的失業率繼續保持在10%左右,特別是希臘債務危機引發的歐債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演變為歐元的危機,而歐元貶值加大歐洲客戶的采購成本,客戶下單時因此變得非常謹慎,從而直接影響訂單數量。貿易保護主義呈加劇趨勢。繼歐盟之后,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又先后對中國鞋類實施反傾銷,而制鞋面料中的偶氮、鄰苯二甲酸酯、REACH高關注物質等技術性貿易措施已成為鞋類出口歐美的主要障礙。生產成本上升擠壓利潤空間,導致訂單轉移。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鞋企成本大幅上升.
據了解,今年莆田轄區勞動力成本、原料平均采購成本及對歐元升值等各種因素導致企業成本平均漲幅達到30%左右,企業利潤大幅縮水。為降低采購成本,歐洲一些客戶將部分訂單轉移到印度、越南等制造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勞工荒、人民幣升值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鞋企目前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現象,有的企業被迫停開部分流水線,使得生產無法滿負荷進行,部分出口企業已有訂單延遲交貨,新訂單不敢接手情況。此外,人民幣升值對附加值較低的傳統出口鞋無異于又被扛上了一道日益漸重的包袱,企業的微薄利潤日趨被吞噬,致使企業不敢接長期訂單和遠期訂單,影響了企業承接訂單的積極性。
為此,業內人士支招五項對策:要積極爭取以人民幣結算,或通過多種貨幣配置,分散風險,對于被動選擇歐元進行結匯的企業,可在歐元“降價”趨勢中尋找高點來鎖定遠期匯率,盡可能降低匯率風險。企業要加強收集各種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強化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加強科研開發與協作,尋找禁限物質的安全替代品,提高產品的科技水平與環保品質。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創立自主品牌,改變創新不足、低價競銷的發展模式,從根本上解除反傾銷危機。堅守歐美市場。盡管美元、歐元貶值與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匯率風險較大,但不能放棄對歐美市場的出口,應多接短單,以免客戶流失。通過引進專業人才及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減少人力及材料費用,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用工環境,提高勞動技能,保證產品質量穩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