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夏鞋文化博物館 感受鞋子的魅力
鞋子有著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制的最原始的鞋。經過幾千年的演變,鞋子從材質到樣式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5月18日,由天津百年老店老美華牽頭搭建的“天津華夏鞋文化博物館”正式開館,北方網時尚頻道的編輯第一時間走進博物館,感受鞋子的魅力,聽它們講述屬于自己的故事。
華夏鞋文化博物館展示面積近1000平方米,展示了遠古、商周、秦漢三國、唐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成立后等各個時期的鞋履展品中,既有古代遺存物,也有后期仿制品,幾千年的鞋類歷史一目了然。展示內容分為鞋發展史、鞋履民俗、民間鞋品、三寸金蓮、精品特展、制鞋技藝、場景復原7部分,包含60多個有關鞋的專題,展品多達上千件。
鞋品豐富 傳承文化內涵
這里你可以完完全全的看到整個鞋子的演變過程,特別是在鞋子發展史區,從獸皮鞋開始,每一個時代都有著自己標志性的鞋子。比如明朝對鞋式的規定很嚴格,無論官職大小在任何場合、穿著何種鞋式都必須遵守履制。靴子的底無論是皮革還是木頭,都要刷上白粉,時稱為“粉底皂靴”;而北方地區寒冷,朝廷規定百姓可以穿靴但只能穿用生牛皮制作的直縫靴等等。
諸如此類的鞋履故事有很多,看到不同鞋款的同時,就能讓你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及文化內涵。華夏鞋文化博物館館長鐘漫天在記者采訪中說,在這里展示的鞋品大部分都是當時那個年代留下來的“真品”,非常有紀念意義,特別是可以稱為鎮館之寶的清宮廷龍靴,雖然無法考證是哪位皇帝穿的,但這件展品確實是清代皇帝穿過的。清代皇帝穿的鞋一般都要燒掉,絕不外傳,據說這雙龍靴是清代一個守墓人偷偷留下來的。
{page_break}
三寸金蓮 纏足鞋延續了一千多年
提到三寸金蓮,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你知道第一個穿上三寸金蓮的人是誰么?在三寸金蓮的展區入口,你就能找到答案。在這里有一尊塑像,是一位正在翩翩起舞的女子,鐘館長告訴記者,這就是三寸金蓮的鼻祖——窅娘。相傳窅娘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愛妾,16歲被選入宮。其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便取名“窅娘”。她因善長歌舞而得到李后主的寵幸。于是,李煜用金箔制蓮花臺,命窅娘在臺上展姿起舞。窅娘用白帛纏足后,小鞋更加纖細屈突。立在蓮花臺上呈俯仰搖曳之態,似蓮花凌云之狀。三寸“金蓮”由此得名。從此后,各朝歷代婦女追隨窅娘,均以裹足為美。致使“三寸金蓮”纏足鞋延續了一千多年,這是我國鞋履史上最震撼的事件,也是我國文化藝術史中審美功能最張揚最凸顯的鞋履文化現象。
同時在這個展區,你還能看到不同地區的三寸金蓮,小小的一雙鞋連手掌的大小都沒有,卻曾經穿在了不少女子的腳上,讓小編很是吃驚。在這里還有一個小屋,里面擺滿了“塑造”三寸金蓮的工具,裹腳布、弓鞋等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