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大多已進入花鈴期 黃河流域主體已綢繆
近期不少企業、人員準備赴疆,主要表現三大特點:
一、內地工資增長,入疆人數下降。往年拾花工入疆大多在8月中旬,今年從7月上旬開始,就有少量河南、陜西及江西等地的人員入疆,主要從事棉花打頂、田間管理等工作,工作時間從7月到11月底,接近5個月時間。陜西某赴疆農民趙姐說:“今年入疆的人數明顯不如去年,一是老一代從事棉花的農民年歲增長,力不從心,年輕人明顯又不愿做此項工作;二是拾花工作較累,體力較弱些的會吃不消。”加之,今年內地中小企業用工工資增長,留住部分勞動力。
二、赴疆包廠熱度不高,近期,內地赴疆包廠、租賃生產線經營進入實質階段。據山東、河北、江蘇及河南等地400型軋花廠反饋,大家赴疆包廠熱度不高,今年包廠、租賃生產線數量較去年下降50%左右。據衡水某軋花廠負責人透漏,今年新疆軋花廠租賃費用大幅上升至150-200萬元/年,企業要加工3000噸以上棉花才開始盈利,而新疆擁有899家棉花加工企業,產能達到600萬噸,加工能力過剩成為赴疆企業頭號難題。河北衡水400型軋花廠73家,已赴疆并與新疆企業達成租賃意向的企業僅3家,較去年的8家減少5家,其它地區情況與之類似。
三、新疆棉商、經銷商數量增加。某棉花經銷商表示,7月份以來,大家從各地赴往新疆。一是考察新疆棉花分布情況,二是考察新疆棉紡織業發展前景,三是考察新疆發展棉花產業鏈所需的產業基礎、人力資源等方面。該經銷商甚至說:“未來3年,誰在新疆站穩了腳跟,誰就拿到了贏得未來的鑰匙,新疆正在形成產業的聚集效應。”棉花產業發展需要更多勞動力、軋花廠參與,也必將吸引更多資金入疆,正在發展中的新疆棉花產業讓人充滿希望。
黃河流域:棉田旱情顯現 棉花市場主體已綢繆。近期,河北滄州雖連續迎來兩場降雨,但由于時間短、分布不均,且雨后持續高溫,當地旱情并沒有得到緩解。河北滄州、山東聊城等地人士介紹,當地旱情較重,棉花雖耐旱,但部分棉田急需補水。滄縣某棉農介紹:“白天氣溫超過40攝氏度,一天曬下來,地表溫度超過50度,棉田墑情較差。”山東聊城某棉農表示,由于持續高溫少雨,當地玉米蟲災泛濫,部分莊稼已被蟲子咬的體無完膚。蟲災對棉田起到威脅,大家雖積極化控,防治病蟲害,但如果天氣持續高溫少雨,棉花生長堪憂。
于棉花而言,過度澆灌會造成棉株生長過快,搶奪輸送給鈴桃的養分,造成枝葉瘋長;長期高溫少水,則會造成棉株營養不良、莖葉枯黃及蕾鈴脫落。據了解,目前山東、河北等地棉花株高在70-110cm,多數棉株進入坐桃關鍵期,田間管理尤為重要,棉農對降雨充滿期待。距新棉上市時間不足2個月,多數企業、農戶已在為下年度做準備。包地棉農找銷路。今年,滄州多數棉農在黃驊、鹽山、海興等地包地種棉,但尚未形成集群效應,不少棉農主動與周邊400型軋花廠聯系,個別已簽訂買賣合同。正如一位業界人士所說:“酒香也怕巷子深,積極推銷棉花才能賣個好價錢。”軋花廠們在行動。
某400型軋花廠負責人表示:“眼下正在做兩項工作,一是全方位檢修機器,更換舊設備、補充新工具,一切為正常開工做準備;二是廠內所有人員做崗前培訓,爭取做到人人都是質量專家,人人都是技術員。”據了解,今年打算繼續在內地收購加工的400型軋花廠較去年略增。比如,河北滄州共有400型軋花廠83家,今年繼續加工的在20家左右,較去年增加7家左右。正如一位市場人士說:“凡事都要早做打算,人勤地不懶,笨鳥先飛。”新年度收購前夕的大戲已經拉開帷幕。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