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快時尚發展特征及2017快時尚品牌發展戰略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14大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共拓店達350多家,其中H&M、優衣庫、UR、MJstyle、熱風拓店數量領先,并且向三四線城市下沉明顯。而基于2016年多數快時尚品牌銷售業績呈下滑狀態,2017年快時尚品牌是否會放緩國內拓展步伐?
2016年快時尚品牌新增門店盤點分析
數據采集時間:截至2016年12月5日。此數據根據網絡公布的信息整理而成,主要來自品牌或品牌進駐項目的微信公眾號。且主要盤點各大品牌進駐商業項目的開店信息,不包括進駐街鋪的品牌開店信息(僅個別典型街鋪)。數據信息如有錯漏,請指正。
2016年國際快時尚品牌拓店情況及進駐項目
以下主要為優衣庫、ZARA、H&M、MJstyle、UR、熱風、C&A、Forever21、GAP等14家國際市場知名快時尚品牌2016年在中國門店新增情況。
根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各大品牌新增門店,以MJstyle新增門店最多,達101家,其次為H&M、優衣庫,新增門店分別達68家、53家。MJstyle、熱風等中國快時尚品牌開店速度要快于其余國際知名品牌。
從整體來看,北上廣深依然是主戰場,門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其中三四線城市的新增門店占比達30%,部分品牌明顯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2016年,從各大知名快時尚品牌新增門店數量來看,中國快時尚品牌MJstyle門店拓展速度位列第一,達101家;遠超過H&M、優衣庫、ZARA等國際品牌。
從城市分布來看,北上廣深依然是各大快時尚品牌拓店的主戰場,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是其重點拓展城市。其中H&M和優衣庫大多分布在人群密集的購物中心和商圈。
從城市級別分布來看,2016年快時尚品牌雖然依然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但不少品牌已經在四線及以下城市拓店。本次快時尚品牌在三四線城市的新增門店占到了30%比例,高于2015年的數據,各快時尚品牌向三四線城市下沉明顯。
2016年快時尚發展特征總結
1、業績持續下滑
幾乎所有的快時尚品牌都沉浸在“業績下滑”的泥沼中。如GAP、H&M等快時尚巨頭業績持續走低。H&M集團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利潤下滑,GAP連續七個季度銷售額下滑。
2、遭遇關店潮
隨著業績的下滑,一波接著一波的關店大潮也開始侵襲著整個快時尚行業,其中動作最大的當屬GAP。
3、推高階產品
部分快時尚品牌已經將旗下的相對高階產品線引入中國市場,并且和大眾產品線拉開層次,僅在部分門店進行供應。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中國市場謀求轉變,吸引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
如【優衣庫】在北京三里屯、西單大悅城的品牌店中推出了“優衣庫U系列”,將其作為“高級定制”宣傳點,且沒有將全系列產品推廣至所有門店。
【H&M】則是推出H&MStudio系列,為2013年推出的高端副線品牌,并登上巴黎時裝周。其發售范圍較優衣庫來講更為狹窄。在剛剛發售的2016年Studio秋冬系列則只能在國內的7家門店購買。
4、持續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根據2016年快時尚品牌的城市分布來看,門店拓展持續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其中以H&M、優衣庫、UR等品牌下沉的最為明顯,本次在三四線城市品牌數量占比分別為37%、26.4%、31%。
2017年知名快時尚品牌 發展戰略及拓展計劃
1、優衣庫
2017財年在中國開設100家門店
品牌進入中國時間:2002年
中國門店總數:近500家
2017年中國計劃新增門店:100家
品牌近況
優衣庫自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目前已經遍布中國100多個城市,開設了近500家店鋪。
目前雖然曾在2014/2015財年在中國取得銷售近50%的增長,但品牌在2015/2016財年中已經表現出了增速下滑的跡象,其中在中國的營業利潤錄得5.5%的下滑。
2017年拓展計劃
優衣庫將于2017財年擴大在全球門店總數至3336間,其中將在中國新開100家店鋪。
發展戰略
在美國成立牛仔研發中心:在洛杉磯成立名為“牛仔創新中心”(DenimInnovationCenter)的研發中心,將主要為迅銷旗下的牛仔褲品牌JBrand以及優衣庫的牛仔產品線提供技術及面料方面的研發支持。
未來電商占比將達30%:目前公司的網路電子商務銷售占比為5%,未來將把這一水平提升至30%。
2、H&M
2017年預計新增門店90-95家
品牌進入中國時間:2007年
中國門店總數:超過370家
2016年中國新增門店:68家
2017年中國計劃新增門店:90-95家(2016年在華計劃開店83家,根據10-15%增速預測)
品牌近況
2016年,H&M在中國的低線城市開設了更多的門店,覆蓋“一線到表現出色的四線城市”,如沭陽、十堰、九江等城市。
截止2016年10月31日,H&M在2016財年在中國大陸地區新開門店68家,足跡遍布超過110個城市,大陸地區門店數量超過370家。其中2016年9月全球銷售僅取得1%的增長,為過去一年最低增速,至此H&M集團連續5個季度利潤下滑。
2017年拓展計劃
H&M近5年來H&M門店數量保持10-15%的增長率。2016年6月H&M將全年的投資預算由之前的135-140億瑞典克朗調低至125-130億瑞典克朗,依然會保持10-15%的開店速度。
同時將在2017年持續加大在美國和中國市場的門店擴張投入并再開辟4至5個新的海外市場。
未來發展戰略
推出新品牌:2017年將推出1-2個新品牌,并同時加強其他不同領域的發展,如零售商店和網店的一體化,擴展網店選項,加快送貨速度,改善付款條件等。
hm.com將成主要收入來源:截至2016年年底,H&M應該將在全球34個市場擁有網絡商城。并將把線上門店擴張的高速度延伸至2017年,未來hm.com將成重要的收入來源。
渠道升級:將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如線上下單、到店取貨、商店在線退貨以及掃碼購買等。其中,線上下單、到店取貨還在測試當中;在線退貨已進入10個國家,并準備進一步推廣;掃碼購買已覆蓋所有線上市場。此外,H&M還在探索支付手段、配送模式以及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
3、無印良品
2017在中國新增50家門店
品牌進入中國時間:2005年
中國門店總數:200家
2016年中國新增門店:30-35家
2017年中國計劃新增門店:50家
品牌近況
在最初進入中國的幾年,無印良品的發展很慢,但在最近的三年內,無印良品卻保持著每年超過30家新增門店的速度。目前,無印良品的商品種類遍及服裝、生活雜貨、食品乃至家居領域,超過了7000種。
到2016年年底,無印良品將在中國擁有200家門店,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無印良品最大的海外市場。并將維持保守的開店策略,賺一間再開一間。
2017年計劃新增門店
計劃加快在中國的開店步伐,由目前的30-35家,增加至從2017年每年50家。
未來發展戰略
持續跨界:自上海淮海路旗艦店已首次出現了MUJICafe和MUJIBooks之后,未來將進一步擴大零售店的餐飲品類,例如在即將在上海中山公園開業的門店不僅有MUJICafe,還將首次銷售烘焙面包。
三年內實現中日同價:在中國采取不打折直接降價策略,已在中國進行了五次降價,將于2018年實現與日本基本同價。
銷售生鮮食品:計劃從2017年起以“無印良品”品牌銷售生鮮食品。2016年4月,已經在日本有樂町店推出1000日元蔬菜“隨便裝”活動,今后仍將不定期開展。
4、UR
以每年60-100家店的速度擴張
品牌進入中國時間:2006年
中國門店總數:超過120家
2016年中國新增門店:60家
2017年計劃新增門店:60-100家
品牌近況
UR目前全國已開業120店門店,2016年UR的再擴展60家門店,增加實用面積近1200平方米。
2017年計劃新增門店
按照未來規劃,UR將以每年60-100家店鋪的速度保持增幅,預計2020年國內外門店數量將超過400家,營業規模超100億。
未來發展戰略
門店選址策略:未來經營面積將選擇800-1500平方米。拓展區域為一線城市成熟、成長型及中高端大型社區;二線城市成熟商圈及成長型商圈和三線城市成熟商圈。
5、NEWLOOK
3年內再開設500家門店
品牌進入中國時間:2014年
中國門店總數:100家
未來計劃新增門店:3年內新增500家
品牌近況
2016年中國市場是NEWLOOK優先發展的國家,到年底中國門店將達到100家。上半年,NEWLOOK品牌在線業務和國際市場均有良好增長,其中集團自營網站銷售按年上漲9.5%,而第三方電子商務銷售則取得21.5%的較快增長,目前在中國已經進駐了天貓和京東兩大平臺。
2017年計劃新增門店
NEWLOOK計劃在2017年3月前將中國門店擴展至150家,未來3年內再開設500家門店。按照這個速度,其擴張速度將超過優衣庫。同時,還計劃在未來5年新增25家男裝門店。
未來發展戰略
推美容產品系列:基于H&M2015年推出的獨立美容系列憑借良好的品質和性價比慢慢建立了口碑和銷售,NEWLOOK未來也將將推出美容系列。
6、熱風
2017年預計新增門店176家
品牌創立時間:1996年
中國門店總數:超過800家
2017年計劃新增門店:176家(2016年計劃開店160家,根據10%增速預測)
品牌近況
截至2016年10月,熱風已在全國150多個城市布局超過800家門店,門店遍布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
2016年在全國部分中大型門店內開辟20平方米左右的兒童區,以滿足家庭購物的需求,并與“集成式婚禮創意平臺VORES”達成合作,從而滿足消費者對婚禮用品的需求。
2017年計劃新增門店
截至2016年10月,熱風已在全國150多個城市布局超過800家門店。將以每年提升10%的速度目標進行拓展,重點布局一二線城市,青睞具有豐富操盤經驗、運營能力的企業開發的項目。
未來發展戰略
主要拓展標準門店:根據未來規劃,未來門店拓展需求主要在面積為400-500平方米的標準店,將布局在全國重點一二線城市,而拓展物業選擇5萬平方米以上的市級一二類商圈及社區商業為首選。
向海外拓展:2016年11月,首家海外店在新加坡開業;2017年2月,馬來西亞店也將開業。
設咖啡體驗店:聯合意式膠囊咖啡機品牌Nespresso,在熱風全國精品體驗店內設置咖啡休閑區域。目前已在全國12大城市的商場擁有咖啡體驗店,未來消費者可以在熱風體驗店免費品嘗咖啡,并同時購買Nespresso專業膠囊咖啡機。
7、MJstyle
2017年將新增門店100家
品牌創立時間:2011年
中國門店總數:200多家
2016年中國新增門店:101家
2017年中國計劃新增門店:100家
品牌近況
從2011年品牌創立至今,MJstyle已在全國開設了共200余家門店,門店已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
未來8年其目標將在全球范圍內,開設15000家以上TOPFEELING專賣店、3000家以上MJstyle零售店、2000家以上FISHOP大型零售店。
2017年計劃新增門店
2017年計劃新開店100家,新開營業面積達到并超過30萬平方米。在海外拓展方面,未來將在澳門、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開設MJstyle店鋪。
8、ZARA
2017年預計新增門店16-18家
品牌進入中國時間:2006年
中國門店總數:約170家
2016年中國新增門店:15家(2016年1-11月的數據盤點)
2017中國計劃拓店數量:16-18家(根據6%-8%的增速預估)
2017年品牌發展策略:專注于電商發展
品牌近況
截至2016年上半年,Inditex集團在全球的91個市場擁有7096家門店,其中三分之二的門店都是近三年內開設的。根據往年門店新增情況,在中國開店增長速度停滯在6%-8%之間,低于前幾年10%的指標。
目前中國內地已成為ZARA在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場,2016年以來ZARA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衣服價格平均下跌了10%至15%。
未來發展戰略
加強銷售渠道整合:ZARA集團業績上漲主要受益于集團在網上擴張店鋪的策略。2016年上半年新上線的11個線上銷售地區已布局39個市場,其未來將繼續投資線下店鋪,加大對銷售渠道的整合力度。并于未來放慢實體店鋪的擴張腳步,專注于電商的發展。
2017年快時尚 發展趨勢總結
1、加大線上投入
目前優衣庫、ZARA、GAP、C&A、Forever21、MANGO等品牌已先后在天貓和京東開店。ZARA也曾表示,集團業績上漲主要受益于集團在網上擴張店鋪的策略。
以優衣庫為例,其母公司未來目標是將電商占比由目前的5%水平提升至30%,并通過全渠道的方式提升消費體驗,提供在線上下單,線下門店24小時內便捷取貨的服務。
2、采取多品牌戰略
未來越來越多品牌積極嘗試在中國實行多品牌戰略,以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差異化、細分化的購買需求。例如ZARA旗下的ZARAHome家居和Oysho女士內衣品牌,首個運動系列Gymwear的正式上市、H&M進軍婚紗市場、優衣庫姐妹品牌GU等。
3、專注產品加速轉型升級
在業績下滑、頻頻關店的境況下,各大快時尚品牌紛紛祭出“殺手锏”,如精簡業務、打價格戰等,以求能夠力挽狂瀾。
【優衣庫】向高品質服裝品牌方向轉型,擺脫只關注于時尚潮流的快時尚品牌形象,致力于專注設計生產高質量的衣服,試圖與H&M、ZARA以及TOPSHOP等快時尚品牌劃清界限。
【H&M】將目光放在渠道整合上,嘗試一整套線上線下整合方案,包括線上下單、到店取貨、商店在線退貨以及掃碼購買等。
【ZARA】則叫板耐克,將快時尚與體育運動相結合,大力推出運動系列產品,以期重新抓住消費者的眼球。
由于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化和新穎度,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快時尚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未來需要將注意力回歸產品,加快市場反應速度,加速品牌升級轉型。
4、本土快時尚品牌崛起
從2016年快時尚品牌開店情況來看,本土快時尚MJstyle、熱風等品牌倒是增長勢頭強勁,反觀優衣庫、H&M、NEWLOOK等在內的6家知名品牌,均降低了在華的開店數,甚至有超3成快時尚品牌則選擇了保持個位數店鋪增長。
而中國快時尚品牌,不論是2016年的拓展計劃,還是新增門店速度,都體現出逆周期生長的趨勢。
5、產品注重可持續發展
有調查數據表明,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熱衷于新潮、廉價、月拋型衣物,更傾向高級材料制作的服裝,以期能把衣服穿得久一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注重服飾生產環節的“可持續性”。
為此【H&M】自2013年起就設立了一個全球性回收項目,用回收箱鼓勵用戶循環回收他們的舊衣物。旗下還設有一個“自覺系列”,這條服裝生產線上所有衣物都均用可持續性材料制作。
【ZARA】在2016年9月也開了類似的一條線“加入生活”,這個系列衣料完全來自可循環羊毛、有機棉和含有再生木的Tencel。
雖然上述手法效果不大,且與快時尚原則相悖,但根據快時尚行業一直頭頂浪費、不環保的惡名,不可謂不是未來快時尚進行轉型的一大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