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工匠精神深值于中國制造升級全過程?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里出現。
如今,工匠精神正在悄然推動中國制造升級。
杰克集團的工匠們
3月30日,浙江杰克控股集團董事長阮福德接待了幾位特殊的學者:德國凱澤斯勞滕大學教授劉世槎、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徐建明和張文安一行。
說他們是學者,因為他們都是教授;說他們特殊,因為他們不僅研究理論,更注重理論轉化為實踐。
雙方探討的話題也與此有關———校企合作。
杰克控股集團的主營產品是縫制設備,服務于服裝、鞋業、箱包、家具、皮革、汽車、航空等多個領域,連續6年全球銷量領先,連續3屆行業綜合實力位居第一,連續8年行業出口銷量第一,產品應用于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每年公司將銷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發。3000多名杰克人中,超過30%的員工從事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累計獲得專利授權500多項?!比罡5抡f。
它的基礎,就是擁有一大批永遠追求技術進步的一線工人。
邱衛明就是其中的代表。
最近,邱衛明的內置式自動抬壓腳直驅平縫機技術創新,獲得了全國總工會2015年度職工創新補助資金。
1980年1月出生的邱衛明,1998年畢業于浙江臺州廣播電視中等專業學校機電專業,此后一直在杰克控股集團工作。從車間當工人到技術員、技術科重點技術人員、技術中心副主任,一直成長為現在的職工科技創新工作室主任。
此外,他還擔任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第三屆金錘獎、浙江省職業技能帶頭人和臺州市拔尖人才等榮譽。
在杰克控股集團,每個一線工人都在爭取各種機會學習、磨煉自己。
3月1日,平縫、包縫等研發人員共同參與成立了木葉村研習社。
據參與成立儀式的舒勤業博士介紹,之所以取名“木葉村”,是因為社團里的40多名成員都是住在吳葉村的年輕人。“培訓是永不折舊的投資!年輕人是希望和未來,杰克的老人們要信任他們,多給他們一些幫助。”舒勤業說。
“我們堅持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對縫紉線跡原理、精密機構設計、智能傳感、先進控制、故障診斷、人機互動、無線通訊等領域持續投入,以客戶需求和前沿技術驅動創新,使公司始終處于行業最前沿。”阮福德對客人們說。
錢塘起新潮
杰克控股集團只是浙江民營工業企業的一個縮影。
杭州海康威視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視頻產品提供商,2010年在中小板上市。2015年,該公司營業收入超過253億元,同比增長46.97%;凈利潤超過58億元,同比增長25%。
這個公司一共有6000名工程師和研發人員。??低暩笨偛绵嵰徊ㄕf,公司一直提倡“工程師文化”,即踏實、嚴謹,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公司現在申請的專利有1576項,已授權專利888項,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10項。
浙江春風動力把工匠精神直接植入公司理念。春風動力董事長賴國貴說,高端機車產品想做好是很難的,如果沒有工匠精神,將很難占領市場。同汽車比,我們的產品在某些方面的技術含量甚至更高。在我看來,工匠精神沒有捷徑,就是要靜下心,耐心做,做出可以傳世的產品。
“用工匠精神做可以傳世的摩托”,因此成為了新華社通稿中的標題。
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亮相的國賓護衛隊摩托車就是這家公司的產品。這家公司生產的水冷發動機及摩托車、全地形車、輕型多功能車等產品,在歐洲、美國大受歡迎,2015年美國市場銷量翻番。
{page_break}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里出現。
如今,工匠精神正在悄然推動浙江制造升級。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湯黎路曾回憶說,很多年前,他還在縣里工作時曾到一個山村走訪,得知一名港商回鄉投資,在村里開了一家手表制造企業,可沒多久就倒閉了。原來,當地招來的工人手藝差,根本攬不下手表制造這樣的精細活。
“一個地方想發展某個高端產業,資金也非常充裕,但如果沒有高技能的操作工和技術工,美好的愿景就成了空談,落不到實處。”湯黎路委員說,高端的、先進的、精密的制造業需要一支有基礎扎實、水平高超的人才隊伍。工匠精神需要厚植土壤,需要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從職業精神培養,到職業教育改革,再到榮譽體系激勵以及文化土壤培育,持之以恒“補鈣”才能讓“中國制造”的筋骨更強健、品牌更響亮。
工匠精神厚植仍需更給力
如何讓工匠精神深值于中國制造升級全過程?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吳一戎提出,電氣工程師光有絕頂聰明的腦袋,不親自動手做,根本無法進行創新。在現代社會,工匠精神還應與信息化、智能化等現代化的手段結合起來,精耕細作地提高產品質量。
全國政協委員王向朝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還特別提交了一件《關于重視技能人才弘揚工匠精神助推供給側改革的提案》。
他認為,要提升產品質量,一定要重視人才,特別是重視技能人才。當前,我國對技能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夠,無論技能人才的教育、評價機制,還是技能人才的引進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社會上仍普遍輕視職業教育,人才評價方面仍然是重學歷文憑、輕職業技能,對“身懷絕技”的高端技能人才,也沒有相應的引進機制。
有了人才,還一定要有耐得住寂寞、做事踏實、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王向前說,現在很多人夢想一夜暴富,很多企業追求眼前利潤,“抄一把就走”。整個社會缺乏工匠精神,缺乏對產品質量的深度追求,這也是我國很多產品被貼上“價廉質次”標簽的重要原因。
為此,王向前委員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出臺相應政策,改變當前重學歷、輕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學術人才培養與技能人才培養兼顧并重。盡快在全國范圍內落實兩類人才、兩類高考模式,學術性人才參加學術類高考,技能型人才參加技能類高考,保證技能型人才的生源和質量。
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技能人才的評價機制與優秀技能人才獎勵制度;定期在全社會范圍內評選杰出技能人才,引領工匠精神示范;引導制造性企業向專業、精密、高技術方向發展,在企業評價方面向技術創新活躍的企業傾斜,讓堅守工匠精神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
“加大黨報、黨媒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力度,營造重視技能人才、支持專精制造的社會氛圍,使得工匠精神的培育與弘揚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蓖跸蚯拔瘑T在提案中建議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