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轉型都很忙
春節過后,不少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開始陸續進入生產準備和節后開工的節奏。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記者感受到,企業雖然承受著較大的外部環境壓力,老板們的言語中流露著些許無奈,但不少企業也在積極籌劃,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千方百計解決訂單不足、資金周轉難等問題。一年之計在于春,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地的企業各自都在忙什么?
2016年元旦剛過,廣東東莞虎門鎮的各級相關領導和紡織服裝負責人們就聚集到一起,共同探討虎門的服裝產業轉型發展方向。
來自虎門的某童裝品牌負責人表示,雖然通過每年的虎門時裝周和服裝交易會得到了很多新鮮的信息,但是在創意設計方面,企業和品牌的需求還遠沒有得到滿足。
據虎門鎮副鎮長黃沛民介紹,虎門將通過強化“搭平臺、強服務、造環境”三方面舉措促進產業轉型。
所謂“搭平臺”,一是推進“虎門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主動“走出去”與國際設計師對接,提升虎門紡織服裝的原創設計能力,同時進一步完善“虎門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各大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作用;二是繼續辦好虎門國際時裝周和組團外出參展。“強服務”,將主要從推品牌、抓質量、促宣傳三方面入手。
“造環境”,則是通過優化城市環境、承載高端的產業、增強資源配置能力,讓科技、金融、人才等創新要素加速集聚、高速運轉,使創新驅動成為虎門發展的主動力,實現科技、金融、產業、城市四者的良性互動、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同樣位于廣東東莞的大朗鎮,面對集群發展瓶頸,選擇的突破口是“機器換人”。雖然“機器換人”在大朗已經不是新話題,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大朗正在醞釀在今年出臺《大朗鎮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并籌備成立大朗智能裝備制造業協會,從提升產業基礎的戰略高度去促進“機器換人”。
在大朗,以前用人工手搖機一天的產能只有四五件,現在使用電腦織機,一個人可以管理大概10~12臺電腦織機,一天的產能可以達到200多件,不僅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同時也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人工成本。
毛織業是大朗的傳統優勢產業,但是生產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生產效率不高等不利因素都在制約著大朗毛織業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機器換人”對于大朗的毛織業的提升與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會產生最直接的經濟效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