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還有沒有出路?紡織業能否迎來真正的春天?
眼下,我國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紡織行業面臨諸多困難、生存環境異常艱難等現狀已成不爭的事實,業內人士在各種會議上除了聽觀點、看趨勢以及各種無奈吐槽外,更多的還是想為企業尋找出路。12月22日由中儲棉花信息中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棉業菁英論壇正是秉著這個原則,與參會領導和嘉賓共同探討中國棉紡產業鏈突出問題和對策思路。
在談到目前棉花質量與紡企用棉需求之間矛盾日益突出、庫存量大與配額收緊等問題時,棉紡企業家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深度交流和碰撞觀點,各部委相關領導更是虛心誠懇的聽取各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會上,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功著先生就相關問題談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受我國棉花種植成本居全球之首、棉花質量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農民種棉辛苦一年收益寥寥,在國際市場上基本沒有競爭力可言,再加上購銷環節相關流程復雜導致難以快速有效銜接,企業經營更是雪上加霜。因此,王總建議,從整體經濟發展來看,國家應該將農業改革列入重要議程,重視農民切身利益;從棉花產業鏈上來看,抓緊提高棉花品質,簡便購銷環節中的工作流程,讓棉花盡快在市場上流通,這樣產供銷三方才可獲益,產業才能持續生存下去。另外,國家需要抓緊編制五年棉花發展規劃,要考慮整個產業鏈的問題,盡快組建涵蓋種子、農業部門、棉紡企業等全方位的棉花產業聯盟共謀發展。
在談到業內普遍關注的配額、國家儲備等政策時,王總希望棉花進口配額能夠全面放開,而且盡早發到企業手中,以便企業及時把握采購時機,讓配額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儲備棉拋售制度建議常態化,需按市場規律進行拋售,全面考慮時間、地點、價格、企業經營難度等問題,盡量不對市場價格產生波動。
在多數內地企業普遍有外有進口紗、內有新疆紗的擔心下,作為赴疆建廠隊伍中一員的華茂集團則有另一重擔憂。王總表示,新疆優惠政策自2014年出臺后將持續五年,從建廠企業自身情況來講,2016年基本可以投產,但是距離扶持政策優惠期結束也不過兩三年時間,希望新疆紡織扶持政策能夠具有穩定性和持續性,以避免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損失。
棉農喊種棉費工費時,一年到頭賠了本;棉企喊收購質、量雙降,加工難,銷售亦難;紡企喊國內棉花貴,進口紗兇悍,棉紗還賒銷……我們的產業鏈為何身陷如此境地?會議當天是冬至,古時稱之為冬節,是舉家團聚的日子,而與會領導和業內菁英們卻頂著嚴寒吸著霧霾齊聚北京,只為給棉紡行業打造良好生存環境獻計獻策、共尋出路。此次參會的基本都是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成功企業家們,但是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未出于一己之利,而是著眼全局、立足長遠,他們認為,大型企業畢竟是少數群體,只有與中小企業共存,整個棉紡行業才有希望。那么,我們的棉花還有沒有出路?紡織業能否迎來真正的春天?在市場化的今天政策可否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市場何時能夠走出這個怪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