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市場發展前景呈現八個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戶外運動發展迅速,受到越來越多現代人的關注和推崇,戶外市場發展前景呈以下八個發展趨勢:

1.我國戶外運動市場迎來黃金發展期
中國戶外市場處于從快速增長期進入穩定增長期階段,相比2013年韓國戶外市場6.4萬億韓元(約合367億人民幣)的零售額,中國戶外市場仍有巨大發展潛力。
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與帶薪休假制度的完善,人們對于旅游、休閑、自駕等戶外運動的需求會進一步加大,而各類休閑游、自助游、親子游節目的熱播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戶外運動的向往,內因與外因同時作用,相信未來10年體驗戶外運動的人群會逐年擴大。
2.信息化整合趨勢是必然,創業創新不斷涌現
雖然線上線下如何有效融合的話題已經討論了幾年,但數字經濟時代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才使這個話題真正具有實操性。2015年,如何實現O2O,構建全渠道營銷及分銷體系,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和對接成為各行各業熱議的話題,戶外運動旅游行業自然也不例外。
產品標準化、結構化、多維度化,營銷渠道線上化,實現線上平臺服務等等都是戶外運動旅游發展必然要經歷的階段。如何利用好“互聯網+”來發展戶外運動旅游行業將成為重要課題。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戶外運動市場的經營模式主要是“線下俱樂部+線上俱樂部平臺”、純“線上俱樂部”、群眾自發組織三種。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戶外運動新的玩法不斷涌現。
3.受網絡渠道沖擊,品牌溢價能力下降,戶外產品定價更加理性
2013年戶外市場網絡渠道和團隊渠道零售總額35.6億,同比增長34.33%,網絡渠道增長非常迅猛。網絡帶來的不僅是渠道格局的變化,也對傳統的價格體系造成沖擊,其所提供的更加透明和公開化的價格會使品牌溢價能力下降,相信在未來戶外品牌商們對于產品的定價會更加理性。
4.移動互聯網及科技的發展助力戶外運動旅游移動化、智能化
2015年是旅游O2O的爆發元年,旅游業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形成,不斷深化發展。各種智能硬件從無到有并開始普及,比如無線定位、無人遙控飛機、智能手環、谷歌眼鏡等,使得戶外運動科技感十足,網絡科技使得戶外運動向移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充滿樂趣。
5.戶外旅游垂直化、專業化發展趨勢明顯,各戶外品牌產品差異化也隨之加大
當前戶外領域徒步、登山為大眾戶外旅游的熱點,但隨著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滑雪、騎車、滑翔傘、沖浪等更小眾的領域越來越受廣大戶外活動參與者的青睞。更多的專業性的指導融入了戶外運動中,教練的價值將進一步放大,戶外運動的參與者也越玩越專業。
站在當前戶外市場規模以及社會認可度的基礎上看,同質化的產品無法幫助品牌商更進一步占領消費者心智,甚至有可能降低品牌排位,因此在未來的競爭中,聰明的戶外用品品牌商會在產品差異化上苦下功夫。比如登山服裝、戶外露營用品等細分領域已經出現了知名的戶外運動品牌,垂直化、專業化發展趨勢明顯,各品牌產品差異化進一步加大。
6.露營地的使用率增加
美國的露營地1.65萬處,歐洲有2.5萬個。而鄰國日本的露營地為1300家,韓國目前露營地100多家。相比之下,我國汽車露營地不足百家,才剛剛起步。家庭自駕露營市場的崛起,會使設施完備露營地的使用率增加,并會促成農民自建小塊露營地的盛行。
7.戶外運動旅游將進一步豐富自由行產品細分品類
隨著千禧一代消費者個性化、移動化、體驗化需求的增加,其對自由行產品品類的豐富度和體驗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由行的產生是因為跟團游對于旅行者的約束,自由行本身并不是一種高級的旅游方式。自由行用戶很大的一個痛點就是不會玩,不知道如何在旅行中獲得深度體驗。而戶外運動旅游產品品類多樣、體驗豐富,十分滿足和契合自由行產品的發展趨勢,因此將大大豐富自由行產品的細分品類,同時將提升自由行的體驗深度。
8.戶外運動旅游產品將成為大眾消費品
“小眾大趨勢”是我們傳統意識中戶外旅游的特征,在國務院46號文件的鼓勵下,在北上廣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消費能力拉升的情況下,俱樂部層面也在發生著變化,更多的線上“俱樂部”包括QQ群、微信群等轉變為經營實體;更多的領隊也和俱樂部簽約,不再單兵作戰;戶外運動旅游整體的產業結構提升、規范化較10年前發生了質變。
在以上條件的孕育下,戶外旅游不再是小眾的事兒,它和生活方式、興趣愛好變得息息相關。戶外運動旅游不僅僅是鍛煉身體的方式,更多的是“玩”、“會玩”、“玩好”的一種高級的體驗式旅游。我們當下正在經歷歐美人經歷過的戶外運動旅游萌芽、增長、爆發的階段,但并不是單純的復制這一過程,這個過程將大大地被縮短,戶外旅游從增長到爆發的時間窗口將更短暫。
結語: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戶外旅游的產品將更加標準化、結構化,也將變得更加容易獲取,線路產品難度將分級,各種衡量維度也將更加精準,戶外旅游也將打破熟人經濟、小圈子的局限,最終成為人人觸手可及的標準化、體驗式旅游產品。戶外運動旅游產品越來越走向大眾,與大眾的健康消費密切相連,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