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對亞馬遜來說或許是張好牌
中國物流成本占到GDP的將近20%,遠高于歐美國家,高昂的物流成本究竟是怎么構成的?
在美國的物流成本中,運輸成本在GDP的占比為5.7%,倉儲庫存持有費用占比為3.43%,管理成本則為0.35%。而中國運輸成本和庫存成本在GPD中的占比與美國差距不大,分別為9.43%和6.2%,但有意思的是,中國的管理成本約占GDP的2.26%,遠高于美國,“差了8倍左右,這說明中國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能力,而這正是亞馬遜的優勢。”薛小林說道。
例如在跨境電商方面,通常情況下,國內物流企業會選擇與第三方合作,在海外租用倉庫,那么在貨物入倉和出倉環節,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并且由于操作環節多,物流企業可控性弱,因此貨物遺失或損壞的概率也相對較高。而亞馬遜的自建運營網絡則牢牢掌控在自檢手里,例如智能化系統會自動選擇從離機場或港口較近的倉庫優先發貨,在物流全程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的操作,在保證貨物安全的同時,又能節省時間和成本。
“像進口紅酒,它對運輸過程和儲藏過程都有一定的要求,跨境運輸物流鏈條較長,難度更大。”薛小林以紅酒為例解釋自建運營網絡的好處,亞馬遜利用自建物流體系運送紅酒,減少了中間環節,從而降低損壞率,減少運輸風險。
來到天津武清開發區的亞馬遜中國運營中心,清晰可見被嚴格劃分的揀貨區、配貨區,以及綠、藍、黃等各種顏色線條劃分開的人員、機器行走路線,以幫助機器自動識別路線。為處理“海外購”商品,天津運營中心還專門辟出了兩個籃球場大小的空間。
除了效率,對于國內多數電商而言,成本與效率的平衡亦是難以突破的瓶頸。
此外,亞馬遜通過數據精準預估旺季和淡季的需求,提前預估艙位,在歐美日等主要線路通過包機包艙實現優先發運,不僅提升效率,同時避免了艙位浪費,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從上述的這些例子可以看到,亞馬遜并不是優化某一面而犧牲另一面,我們在優化質量和客戶體驗的同時,又可以降低成本結構。”亞馬遜全球物流中國物流供應鏈及工程副總裁宋立元透露。
IT系統是亞馬遜中國運營中心的核心優勢。
在亞馬遜中國運營中心,此前一個工人所行走的揀貨路程需18公里,既耗時又容易出錯,經過系統計算和優化出費時最短的路線后,這個數字降至6公里,相比傳統方法節省了60%多的路徑。
降低出錯概率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上貨時不同種類貨品混放的“隨機上架”。在一般公司的倉儲中,常見的方式是將商品按照品類進行擺放。而亞馬遜的貨品擺放則打破了品類之間的界限,隨機上架、見縫插針。通過商品上的標簽,系統可以精準地記錄其所在區域,看上去雜亂的商品,在系統里則是有序擺放。當商品出庫時,亞馬遜的系統通過掃碼,會自動向工人提示應該使用幾號包裝箱,并決定擺放位置。這種智能推薦與揀貨時的最佳路線、隨機上架一樣,其邏輯都在于減少工人操作時間,提高效率。從用戶下單到商品出貨,庫房最快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這背后則是系統優化的作用。
在客戶層面,為滿足需求,亞馬遜則使用了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等進行倉儲物流的管理,推出了預測性調撥、跨區域配送。
薛小林向記者舉例,亞馬遜的系統可以通過對整個市場大數據的分析,精確地預測高峰期的量,從而作出相應的產能和運能準備,也可以改善送達時效。“如賣家只在廣州配貨,而杭州的顧客也能享受次日達服務,且提供貨到付款服務。顧客體驗的提升,給商家帶來了超過50%的銷售增長。”薛小林說。
精準管理還有更為具體的表現,例如亞馬遜所有運輸和配送都會置于其嚴格的系統監管中。從卡車運輸,到門店運輸,再到最后一公里,亞馬遜所有系統內部都實現打通,可以監控到每一個包裹的移動。“如果我們在系統當中看到一輛卡車在某個區域不該停頓的位置停了十分鐘,系統會立刻有內部警報,并了解發生了什么問題。以北京到上海一段為例,我們會規定司機在每個節點必須到哪里,過路的費用必須是多少,幾點幾分要到我們庫里取貨,幾點幾分離開,只要過這個標準系統就會有提示警報。”亞馬遜全球物流中國物流副總裁馬錦冬告訴《中國企業家》。
在中國市場失意已久,此番投下重注,決意在物流領域加速快跑的亞馬遜中國會扳回一城嗎?2015的黑色星期五或許是塊試金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