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牛仔制造業之殤 尋找可持續發展的牛仔之路
紡織行業作為污染與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資本逐利的大背景之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比較優勢,由發達國家向貧困落后國家的遷徙之路,清晰明確,毫無懸念。歐美發達國家不會例外,中國不會例外,牛仔更不會例外。
作為牛仔,歐美有自己的一整套服飾文化、風格流派、時尚元素及標準體系,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中國制造成本的不斷提高,他們必定會將定單轉移至低成本國家。牛仔的各項加工工藝,低端簡單易于復制生產,便于東南亞國家快速發展形成產能接力中國制造而首當其沖。根據筆者近二年對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國的多次考察情況分析,2015年中開始,這幾個國家的牛仔產業鏈將逐漸完善投產,牛仔的外生性遷徏將引領中國的內源性遷徙走向高潮。
中國的牛仔風格之殤
牛仔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關鍵的階段:第一階段,牛仔進入中國之時,代表著先進、新潮、時尚、別具一格、標新立異,迅速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打開國門洋風盡吹時,年輕一輩表達思想之載體,在沿海大中城市前衛青年中廣為流行,這一群體以城市六0七0后為主體組成,對應當時的國民收入售價不菲。到九十年代未呈基本飽和狀態。第二階段:九十年代末的廣東,牛仔以其經久耐穿,易于打理,不失時尚,隨意自由的特色,受到了來自于全國的打工大軍追捧并成為了牛仔第二批受眾群體,這一群體由農村六0七0八0后為主體組成。他們將牛仔帶向全國中小城市及農村的同時,也為牛仔貼上了打工標簽而促使牛仔回歸其工裝屬性。牛仔成為了廣東打工一族的標志。牛仔夾克甚至成為了搬運工的代名字,于是,牛仔失去了它先進時尚高端的基因。量増價不增而成為真正的平民時尚。第三階段:進入新世紀,商務活動劇增,六0七0后逐漸成為企業中層步入商務人士行列,于是,商務休閑牛仔隨絲光牛仔面料崛起,迅猛發展成為新時代牛仔的升級,這一群體由前兩個六0七0后群體發展而來并與八0后新生代的商務人士共同組成。但因其介于休閑與牛仔之間且偏重商務,加之大量硫化染料的套色應用,手擦馬溜及洗水工藝的大幅減少,從根本上改變了歐美傳統牛仔的固有基因,于是牛仔失去了靈魂。可以認為,最具特色,最具張力與生命力的歐美傳統牛仔在中國己經走向了沒落。牛仔走上了一條分化發展的泛牛仔之路。第四階段:2008歐美金融風暴造成民眾購買力大幅下降,中國的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環保壓力越來越大,于是,歐美大牌號召牛仔風格返璞歸真,拋棄絲光牛仔,回歸傳統。積極往東南亞進行生產布局轉移。同時為國際快時尚大牌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埋下伏筆。而逐漸進入職場的中國的九0后,由于他們近十多年穿著運動類校服所形成的顏色視覺與版型膚感習慣,加上年輕叛逆與互聯網經歷等多重原因,顏色與款式均缺少突破性變化的牛仔,難以滿足九0后個性化的要求,牛仔逐漸后繼乏人,成為中國牛仔風格之殤。
中國的牛仔制造業絕大多數是從代工發展起來的民營中小微,自主品牌意識薄弱,特別是牛仔自進入中國市場后呈強勢發展之勢,產能不斷擴大,環保與安全生產壓力巨大,政府與企業均無暇顧及、無人呼吁品牌建設,于是整個新塘的牛仔,喪失了創造品牌的最佳時期,牛仔少品牌或者說牛仔無大牌,自然也就沒有品牌附加值。價格競爭加上同質化嚴重,又為后來的自創品牌增加了難以逾越的障礙。進入電商時代,牛仔的價格被打入了谷底,高端牛仔不斷受到擠壓,低端牛仔大行其道,關鍵的問題是:千篇一律的同質化風格,如出一轍的所謂品牌文化與內容,因先天不足與毫無創意而顯得蒼白無力。不但直接擊穿了新時期城市前衛消費者的價值判斷。也為國際快時尚大牌的大舉進攻,留下一片開闊。國內高端牛仔難以抗衡國際快時尚大牌的競爭己成不爭的事實。于是形成,低端牛仔大行其道,高端牛仔品牌效應不強,中端牛仔品牌無核心競爭力的尷尬狀況。成為中國牛仔的品牌之殤牛仔從香港傳入中國廣東開始,生產技術即采用傳統的師付帶徒弟的方式進行粗獷式發展,作為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逃港背景的香港師付,本身幾無專業背景,在香港進入牛仔這個極為低端,勞動生產環境極為惡劣的制造行業,實屬無奈之舉,他們的善良、勤奮與奮斗,既成就了牛仔在中國的初期發展,也為今天牛仔制造的后繼乏人埋下了伏筆。
直至2008年,絕大部分牛仔漿染廠均無象樣的化驗室和專業人員進行開發。這與其它紡織印染廠,形成鮮明的,令人不可思議的巨大反差。車間生產一直沿用每天二班的倒班制度,每班十二小時,工作時間的超長,靛藍、燒堿、保險粉的氣味,加上廣東的濕悶氣候,無處不體現出牛仔制造的原始落后。直接導致生產技術的低層次重復,新時期新生代勞動者的不肯進入,牛仔的創新也就舉步維艱乏善可陳了。牛仔制造跟不上社會與時尚的發展,可見一斑。成為中國牛仔的制造之殤。
最后,不得不講講,政府相關部門及當地行業協會與商會組織的作用,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即可說明:“世界牛仔看中國,中國牛仔看新塘”。這句口號喊出了豪情壯志,喊出了新塘牛仔人的自豪,但是這口號一喊十多年又預示著什么呢?屆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此處略去444個字。
行業應該積極為中國的牛仔制造業把脈獻策,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的牛仔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