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禮市場受關注 蒂芙尼和禮服品牌積極備戰
置辦婚禮是件甜蜜無比的事情,但是對同性伴侶而言,如果要完成這場儀式有時不得不多費一番功夫用于購買婚戒、定制禮服。現在一切正慢慢改善,市場值得期待。
婚禮市場在過去的50年中急速走向多元化,從傳統千篇一律的小型私人聚會變為如今按照形式、主題、文化等劃分而成的數以千計種儀式,而近來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同性婚禮的興起。
2006年英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后,“腐國”同志們在緊接著的12個月中因舉辦婚禮花費了1.3億英鎊(約合11.94億元人民幣),大大刺激英國本土經濟。同志消費市場咨詢公司Out Now預計如果同性婚禮在全美得到法律認可的話,一年內產生的婚禮性花費將達到10億美元(約合62億元人民幣)。
英國老牌百貨商店Selfridge時尚部公關高級經理Lucy Willis觀察到:“我們注意到類針對同性婚禮的珠寶腕表類銷售上升了將近25%,其中包括蒂芙尼(Tiffany)和卡地亞(Cartier)。”
就在今年年初,擁有178年歷史的美國珠寶品牌蒂芙尼首次向同性伴侶推出訂婚戒指。在黑白色調的廣告片中,一位準備求婚的紐約男士緊張地梳妝打扮,反復準備誓詞,然后拿著新款的蒂芙尼男士訂婚戒指焦急等待自己同性伴侶的出現。
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電商集團Yoox Net-a-Porter旗下的男士平臺Mr Porter成立于2011年。公關總監Paul Watson說道:“作為針對單一性別的零售商,我們始終堅持滿足男性消費者在任何情景下的各種需求。就在今年2月Mr Porter的線上周刊中,我們根據情人節主題同樣也為同性伴侶,或是男‘同志’進行物品推薦。”
奢侈品百貨公司為了向他們示好也下了大工夫。今年1月,美國精品百貨連鎖店巴尼斯(Barneys)大膽選用了17位變性人擔任其為春季宣傳促銷活動拍攝的紀錄片的模特。在時尚攝影師Bruce Weber的鏡頭下,她們與各自的親人、朋友一起講述自己從決定變性到被社會接納的艱難過程。巴尼斯百貨還設立了“平等購物日”(Shop for Equality),將當天10%的銷售額捐獻給國家易性者平等中心(NCTE)和紐約市同性戀社群中心。
在購買珠寶時,異性伴侶與同性伴侶的采購流程差異不大,品牌進駐這一市場不需要準備很多特制化的產品與店內導購服務。然而,籌辦婚禮的“同志們”置辦另一個重頭戲——禮服就復雜得多。對于男士而言,傳統的西服定制店缺乏同性伴侶定制的經驗,無法給與咨詢意見。另外,大多知名定制店往往有自己的特制版型(house style),而兩位同志新人未必能夠同時合身,因此時常會出現新人身穿兩種版型禮服出席的窘況。
為此,一些品牌已經努力擴大他們受眾范圍,提供適合同性消費者的產品。向設計師網站Browns以及奢侈品電商Net-A-Porter供貨的倫敦婚禮服裝設計師Sophia Kokosalaki說:“在(新)系列中我們有一款禮服在異性與‘同志’市場都很受歡迎。”
同性婚禮的大部分消費者雙方都有工作,而且沒有孩子,家庭經濟能力普遍較高。因而對于品牌與零售商而言,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良機,前提是能夠敏感地捕獲顧客的需求,踩準消費痛點,而不是簡單地將異性伴侶模式生搬硬套。
隨著全球各地區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進程,同性婚禮成了新的商機,珠寶、禮服以及婚慶產業相關的品牌現在已經意識到,他們應該接住這個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