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物流會導致產生下一個“阿里巴巴”嗎?
馬上就要到來的“黑色星期五”,將又一次考驗海淘物流的能力。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達到3.1萬億元,同比增長31.3%;預計,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增長至6.5萬億元,年增速超30%。然而在中國跨境電商高速發展的背后卻是遠沒有跟上的物流短板,數據顯示,在跨境電商企業的各項成本中物流成本占40%左右。于是問題來了,跨境物流誰更強?
2013年8月,商務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今年1月,財政部等又發布了《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的通知》。顯然,跨境電子商務將成為中國參與世界貿易的新亮點,而由此催生的龐大市場需求,正在倒逼體制改革和快遞企業革新。
國際物流巨頭似乎還沒有感受到這股壓力。盡管目前中國國際物流市場75%的份額由四大國際物流巨頭DHL(德國敦豪)、FedEx(美國聯邦快遞)、UPS(美國聯合包裹)和TNT(荷蘭天地)占據,但面對洶涌而來的海淘熱,四大公司并沒有針對中國地區的專門政策。
反觀順豐、“四通一達”等國內民營快遞企業,在被國內快遞市場這塊大蛋糕喂養的足夠壯碩后,正加快“出海”步伐,順豐繼推出SFbuy和“全球順”進口快遞業務后,11月17日與荷蘭郵政聯手推出“歐洲小包”出境快遞業務。早前的10月份,順豐與波音公司簽訂767-300er客改貨改裝飛機訂單,767-300er客改貨是一種長途貨機,可用于跨境物流。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也陸續在海外建立物流服務中心 ,并加快與各國本土快遞公司的合作。
如今,四大快遞巨頭在國內的市場占有份額已不到1%.隨著政策紅利的到來,已在本土站穩腳跟的順豐、“四通一達”等國內快遞企業,將利用自身小而靈活的優勢,小步快跑,在四大巨頭未轉身之際,奪回中國國際快遞市場的份額也未可知。當年,免費的淘寶將eBay“打”出了中國,所以才有了后來的支付寶和天貓,才有如今市值3000億美元的“BABA”,誰敢說,在中國的物流企業中不會產生下一個阿里?
今年3月份,李克強總理曾向Fedex(聯邦快遞)CEO施韋德介紹了順豐快遞要超越Fedex的雄心壯志,并提醒Fedex“做好與中國同行競爭的心理準備”。總理的話,你們聽了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