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草“逆襲”挺難 市場成熟尚待時日
2012年,集寧國際皮革城開業,至今已通過購物游的模式吸引了近7萬名包頭消費者前往,辛集能否復制集寧模式,領跑我市皮草市場,實現“逆襲”?這個成了人們關心的話題。業內人士表示,人氣、配套設施、人才、市場環境,都是包頭皮草市場發展面臨的問題,市場成熟尚待時日。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辛集皮革城試營業以來,除了租用旅行社的班車來往薩拉齊,已開始試水與旅行社合作,通過人頭補貼的方式,引導消費者進入皮革城。
然而,一位經營皮衣生意的店主告訴記者,平時,經常看到車上下來跳廣場舞的大媽,有時甚至來不及換鍛煉的衣服就來了,買衣服按一半的價格殺價,賣得出去又如何?沒贏利,店鋪一樣支持不下去。另外,4樓的餐飲和娛樂業態還沒有開放,作為商業綜合體,配套不完善,吸引力也會打折。
辛集皮革城試營業后的狀況,讓不少業內人士思考著包頭皮草的消費環境。“本地懂皮草銷售的人實在太少了,從招進來到學會賣得有一個周期,我們幾個售貨員都是從遼寧過來的,她們租房、吃飯的費用,一個月就得一萬塊錢,這些都是成本。”曾先生說。
另外,一些商戶建議盡早培養成熟的市場環境。帝衣豪公司在辛集皮革城里承租了4個店鋪,經營范圍覆蓋皮衣、裘皮、皮具等,負責人孟勇從事皮草銷售多年,
他告訴記者,包頭的消費者對皮草的了解程度還不高,對品牌也不熟悉,追買的大多數是中低端商品。“既然8000塊能夠讓裘皮上身,那為什么要花10000塊呢?誰又能看出有區別呢?這是大多數消費者的心態。不過皮草畢竟不是大眾性消費,消費者需要適應的過程,市場成熟還有待時日。”孟勇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