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市場“狼來了” 現代物流業有“錢途”
獲益于電商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國內快遞業迅速成長,這也為應對“洋快遞”的競爭積累了基礎。圖為一快遞公司的員工正在分揀快遞盒。
據新華社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
固定資產加快折舊
促企業技術創新
會議指出,順應新技術革命潮流,推動中國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必須更大力度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要用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改革辦法,完善現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通過減輕稅負,加快企業設備更新、科技研發創新,擴大制造業投資,促進大眾創業。會議確定,一是對所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后新購進用于研發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超過100萬元的,可按60%比例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方法加速折舊。二是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三是對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后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允許按規定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加速折舊方法,促進擴大高技術產品進口。根據實施情況,適時擴大政策適用的行業范圍。
向外資開放快遞市場
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會議認為,擴大全方位主動開放,打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我國長期堅持的重大政策取向。目前我國國際快遞業務已基本對外資開放,主要城市國內快遞業務也已對部分外資企業分批開放。依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臺競爭,有利于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使廣大消費者有更多選擇。同時,推動快遞業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黑馬”,也能促進物流業上臺階,進一步搞活流通、拉動內需,增加社會就業,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積極出力。會議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范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會議強調,要堅持放管結合,確保快遞行業有序健康發展。一是完善經營許可程序,加強資質審核。簡化手續,提高效率。二是推進快遞與電子商務、制造業聯動發展,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順暢對接,支持解決城市快遞車輛通行難等問題。保障寄遞安全。三是鼓勵快遞企業兼并重組,完善和落實重組備案、外資并購審查等制度。加強代理和加盟企業管理,嚴肅查處非法經營、超范圍經營、違規代理等行為。讓快遞這一朝陽產業更加紅火,為刺激居民消費創造條件,便利廣大商家和億萬群眾。
現代物流業有“錢途”
據了解,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空間廣闊。2013年前三季度,我國物流業增加值為2.8萬億元,可比增長7.9%,物流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2%,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9%。十二五期間,預計我國GDP將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長勢頭,將帶動我國物流業的持續穩定增長。
我國快遞業高速增長。2013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81.2億件,同比增長61.4%;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286.1億元,同比增長36.4%。電商市場的崛起是快遞業迅速發展的主要推手。預計到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收入將達4000億元,比2010年翻三番。
快遞市場“狼來了”
不久之后,普通市民家里出現“洋快遞”的快遞盒將會成為現實。隨著國務院宣布開放國內快遞市場,專家分析,國內快遞市場的競爭將加劇,行業洗牌的可能性很大,而最終受益的將是這個行業的提升發展,以及消費者享受更好的快遞服務。
航空貨運受沖擊
民營快遞很淡定
對于“洋”快遞的進入最感不舒服的還要數國內航空貨運企業。
中航協市場研究部部長朱慶宇認為,雖然聯邦快遞和UPS兩家公司的服務和產品以“快遞”名義出現,但其核心業務是航空運輸,并且會對國內航空貨運市場造成嚴重沖擊。朱慶宇認為,未來航空貨運將作為快遞產業中的運輸環節來運營,除了特殊貨運或快遞不能到達的地方,獨立的航空貨運企業將逐漸淡出。
盡管如此,令人意外的是,順豐、圓通以及申通等快遞同行對此表示很淡定,而航空貨運行業卻是一陣驚呼:“狼來了”。可見,未來,本土航空貨運壓力最大,洗牌的可能性也最大。
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1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目前,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29.4%、67.6%和3.0%,但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卻分別為35.8%、49.4%和14.8%。運營率較高和市場競爭力較強是外資占有較大份額的“籌碼”,而相比外資快遞,整個國內行業運營效率還很低。
滲透到三、四線城市
還需要一個過程
有觀點認為,對外資開放市場,一方面將使本土快遞業遭遇洗牌,一大批服務質量差、運輸不及時的企業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也促使電商重新考慮將自建物流業務轉回第三方合作。
在業界看來,就目前的情況看,快遞行業隨即進入一個新的提升期內。憑借著廉價的用工成本,本土快遞企業還占據著優勢,國外快遞企業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夠滲透到三、四線城市,可是,三、四線城市早晚也會成為國外快遞企業的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