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門來了白溝火了 “草根”向“高帥富”轉變
從作坊起家,到區域性專業市場,再到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箱包交易中心,白溝鋪就了頗具中國特色的專業市場崛起之路。兩個月前,北京市豐臺區商務委與河北保定白溝新城管委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拉開了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聯姻白溝新城序幕的同時,也為白溝傳奇成長史奠定了又一個里程碑事件。站在新起點的白溝除了要面對天津、永清等強大的競爭對手外,還要面對自身產業低端、品牌缺乏等問題。
白溝印象
大紅門來了白溝火了
盡管從鄉鎮晉升到副地區級已經近四年,但白溝仍然沒有自己的火車站。乘坐火車前來的人們只能選擇在保定或高碑店的火車站下車,然后再轉汽車前往白溝。記者從高碑店東站乘坐出租車前往白溝,路上這位高碑店司機不忘介紹“白溝家家戶戶都做箱包,那兒的人非常有錢,在白溝跑出租的大部分都是我們高碑店人,人家白溝人看不上這點小生意”。
白溝地處京、津、保三角腹地,自古就有經商的傳統。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遼定“澶淵之盟”,雙方以白溝南部的白溝河為界,白溝成為通商口岸,進攻交割的場所和傳遞信息、互相往來的關卡,白溝市場得到發展,時稱燕南大都會。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白溝成為京城通往南方諸省的交通樞紐。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和地理位置,使白溝發展為北方的商品集散地。2010年9月16日,河北省保定市正式掛牌成立白溝新城,白溝鎮由原來的鄉鎮提升為副地區級別。
與記者一起拼車的是來自河南的老梁夫婦,老梁做箱包生意已經近十年了,三年前,他們將在河南的拉桿箱工廠搬到了白溝。“我們看重的是這里四通八達的物流,送貨快且成本低,最關鍵的是在白溝做生意很好融入當地的市場,白溝人不排外。”
白溝常住人口16萬,其中本地人口只有4.5萬,其余都是外來人口。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白溝至少有2/3以上的市場主體和經營者是外來人口。不排外是許多本地人和外地人在談到白溝時常常說到的一點。
汽車沿112國道行駛過程中,可以看到白溝新城政府近幾年重點推介的“國際(保稅)物流倉儲產業園”項目的巨幅廣告,在進入白溝后,道路旁的墻面上可以看到許多諸如“大紅門來了,白溝火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文字。
5月18日,北京大紅門浙江商家入駐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簽約儀式在白溝舉行,白溝和道國際商貿有限公司與大紅門浙江商家代表簽署了《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租賃合同》,近千家北京大紅門商戶將落戶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
“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將增大白溝的市場,對原有的箱包產業無形之中也是一個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對白溝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白溝箱包皮具協會副會長、金川樂器箱包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金祥表示。
在白溝城中心的富民路中段西側,是為大紅門商戶搬遷準備的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在服裝城的巨幅廣告上,寫著“謀篇京津冀共建大格局”、“北京大紅門服裝市場落戶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
據該項目的投資方和道國際招商部招商專員劉東輝介紹,這里原本是白溝國際箱包城,確定大紅門商戶將搬遷后,從5月底開始對商場內部進行改造,現在1-3層能容納700戶左右。6月30日,第一批50多家商戶已經選好了攤位,這些商戶多半來自北京的大紅門服裝市場。到近期試營業時,能達到70%的入駐率,且至少60%是來自外地的商戶。針對北京市場的入駐商戶,和道國際承諾五年內免除租金,只收取均價每年1000元/平方米的物業費和適當保證金。{page_break}
產業把脈
從商場經濟到工廠經濟
現代白溝的箱包業始于上世紀70年代初。1971年的暮秋,白溝鎮高橋村原第八生產隊的隊長張國清、會計李明新將給女兒買手表和準備購置過冬棉衣的250元錢湊在一起,從天津買回了兩捆人造革料。經過眾人反復磋商、比量、裁剪、縫制,終于加工成了第一個人造革自行車座套。在隨后的兩年間,還是在高橋村,依然是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產出了白溝第一批最簡易的手提兜。也許這些農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他們以一臺破縫紉機為主要設施、以250元為資本的簡單加工,造就了白溝箱包業的雛形。
經過多年的發展,白溝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箱包產銷基地,被譽為“中國箱包之都”。目前,形成集原輔料生產,箱包設計、加工、制作、銷售于一體的龐大產業鏈。箱包產業輻射周邊10個縣市、50多個鄉鎮、500多個自然村,從業人員達150萬人,年產箱包7.5億只。截至2012年12月,白溝箱包產業實現總產值156.6億元,占當地工業總產值的94%。
在白溝城內,到處可以看到與生產箱包相關的各種五金、皮革、里布、拉鏈、織帶等工廠和門店,琳瑯滿目。
白溝的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獨特的“市場-商場-工廠-前店后廠”的模式,實現了先市場經濟、后商場經濟、再工廠經濟的三跨越。
“白溝有這么個龐大的箱包產業在支撐,如果其他市場要搬遷過來,無疑這里有個完善的產供銷系統,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是非常便利的,成本也是非常低的。此外,白溝房價、土地價格比其他地區要低很多。”李金祥表示。
京津冀一體化為白溝帶來了新的機遇,而白溝原有的箱包市場也為京津產業轉移提供了依托。白溝玉兔皮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英、這位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就開始在白溝從事箱包生意的女老板在提到大紅門服裝產業向白溝轉移時非常激動。“從今年過完春節傳出大紅門將搬遷到白溝后,我們的銷售額就開始遞增了,待確定大紅門部分商戶要遷過來后,我們的銷售額增加了7%-10%,可以說大紅門的到來帶火了白溝,也提振了我們的生意。”
“大紅門服裝市場遷移到白溝,對于我們來說是舉雙手贊成的。第一,他們過來以后,會帶來一些服裝的客商,購買服裝的客商可能也來買皮具;第二,我們皮具的客商也能照顧到他們服裝的生意,這兩個市場是相互依托的。”在張金英看來,服裝和皮具市場可以產生1+1>2的效應,京津冀一體化對于打造品牌和市場的開發,都將有一個大的引導和支持作用。現在她也準備趁著大紅門服裝市場搬遷的熱乎勁在白溝開一家服裝店。
在白溝實體商貿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1.2萬余家電子商務小微型企業迅猛發展,形成了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聯動發展、相互促進的產業格局。
“2014年和道國際計劃將建設30萬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國際創業園,我們計劃將這1.2萬余家電商企業整合到‘和道國際電子商務平臺’集約發展,以‘實體店+虛擬店’的形式相互促進發展。”和道國際品牌總監劉大海表示。
在白溝公園北路的水晶域小區對面,是著名的白溝網供一條街。網供即專業給網店銷售供應產品的商店,這也是白溝繁榮的箱包產業下所產生的特有產業。白溝有200多家網供店,而這條街是網供店最密集的地方。瑞麗網供的負責人張艷亮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了自己的工作:“我們設計和選定箱包款式,聯系生產廠,廠子給我們做貨,然后找專業模特拍圖,再把圖片給網店店主,他們幫我們銷售,來這里拿貨的網店店主主要來自淘寶、阿里、美麗說和蘑菇街等平臺。”
在白溝的津保路南側,有一個現代化鳥巢式的建筑頗為醒目,這就是白溝三大物流集散地之一的白溝現代物流商貿中心。物流中心設計憑借環形交通網絡、出入貨物區域分離、保證全時作業的20米無支撐出入貨探沿,保障了貨物進出的快捷高效。
在物流中心內,隨時可以看到進進出出的運貨車,每家物流企業店面前都堆積著大量待運的貨箱。一家家物流企業店面上都寫著企業名稱和物流線路,如“天碩物流白溝-柳州-南寧”、“鴻發物流白溝-昆明-大理-瑞麗”、“順豐物流白溝-南京-蕪湖”……
河北省白溝順通物流負責人劉老板從1998年就開始做物流,“我們現在主要跑山東線,山東境內縣級以上城市都能送到,現在有一二百家企業聚集在這個物流中心,一家跑一個地區、一條線,近幾年行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每趟線都不一定是一家經營”。
據了解,除了白溝現代物流商貿中心,白溝還有另外兩個大的物流中心。現在,白溝擁有貨運線路236條、站點121個,貨運線路通達全國所有縣級以上城市,貨物年吞吐量達1700多萬噸,電子商務企業平均每天出貨量在12萬件以上。
“白溝的物流非常便利,保定、霸州等地許多離這里幾十公里的企業都選擇從這里發貨。”李金祥介紹。
在不少人看來,白溝的物流已經非常發達,但倉儲建設尚不完善。劉大海透露,近年來,和道國際積極整合倉儲運輸等基礎物流資源,2014年將完成1300畝倉儲物流園的相關投資建設,引進配套運輸、快遞企業,實現物流服務的統一管理。通過與中儲物流、中遠物流、順豐快遞等國內一流物流企業的接洽合作,共同合作開發智能倉儲物流園區,提升物流效率與運作管理水平。{page_break}
前景瞻望
大而不強引擔憂
整個廠房里充滿鋼釘機和縫紉機作業時咚咚咔咔的聲音,布料已經被裁剪成吉他的形狀,20多位熟練的工人每人負責幾道工序,經過合手提把、鼓兜包邊、塞海綿、粘鋼絲等上百道工序之后,一個民謠吉他包終于完成了。
這是在白溝新工業園區C區一家箱包工廠內每天都要上演的場景,也是白溝箱包產業的一個縮影。目前,白溝擁有箱包注冊商標1400多個、300多家規模企業、3000多家加工企業、1萬多家個體加工戶。
但在李金祥看來,白溝箱包產業整體大而不強,雖然數量多,但比較低端,在白溝3000多家箱包生產企業中,五六十人以上的生產企業也就是幾百家,沒有一家一線工人超過300人的企業,也沒有一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沒有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李金祥認為,白溝之所以沒有自己的知名箱包品牌主要是缺乏合作意識。“要想打造真正的大品牌,需要人力、物力、財力,但現在白溝的產業狀況是小、散。小不要緊,只要有合作意識,咱們可以把它整合起來,集中十家二十家的力量來做好。但現在人們的合作意識比較差,以前有過企業想合作融合的,但成功的很少。現在整合最大的困難就是意識,站位不夠高,大家都沒有想明白,還存在‘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意識和‘小富即安’的思維。”
白溝春麗皮具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洺表示,白溝箱包品牌知名度不高,原因是一家工廠為外來大品牌代工所得到的利潤比自己創立一個品牌還要多,所以就束縛了建立和推廣屬于自己的品牌的積極性。“實際上,箱包產品的生產應該占成本的20%,剩下的80%做產品推廣,比如在大媒體做廣告、請香港的大牌設計師做設計,這樣才能做大做強品牌,但現在還沒有人舍得把錢花在這些地方,所以白溝的箱包質量很好,但打不出去品牌。”
近年來經濟的低迷也讓白溝的生意不太好做。“這幾年出口、內銷都不好,因質量不過關、經營思路不對而瀕臨倒閉的不少,淘汰率越來越高,近三年經營環境一年比一年要嚴峻,我們周邊經常有這樣的事兒,原來做得很好,但慢慢的不行了,慢慢萎縮、倒閉了,按照去年算的話,身邊轉行的、倒閉的不低于20%。”李金祥表示。
量變質變靠規劃
最近,一到周末楊洺就感到特別忙碌。“每天都在接待來訪的人,有來自京津或河北其他地區政府部門的,也有自己來的游客。”據了解,在迎接大紅門服裝市場產業轉移的同時,白溝也在積極與雅寶路、木樨園等市場對接,期待更多的市場能夠搬遷到白溝。
“承接北京產業轉移,對于白溝來說肯定是好事兒,但產業轉移給白溝帶來的是量變還是質變,還要看白溝未來的發展規劃。”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表示,大紅門等市場搬遷到白溝之后,白溝商貿市場的品類更加健全、規模更大,但這只是量變,且這個量變是有邊界的,隨著白溝交通、人口承載壓力的增加,不能無限制地承接外來產業,但如果白溝能夠很好地布局和規劃產業發展,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加速產品升級、積極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那搬遷帶來的就是質變。
這一問題也引起了白溝人的重視。“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集聚到白溝,市場有了更多的人來介入,機遇有了,挑戰也就多了,原來同行是10個人在參與,未來可能是100個人在參與。”李金祥表示。
“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必須進行產品升級,必須做大品牌。”多位白溝箱包企業老板表出心聲。
不到30歲的張老板從父輩那里承接了箱包廠的生意。經過幾年的發展,他深刻感受到老一輩的經營思路現在已經行不通了。“我父母那個年代,箱包生產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只要肯吃苦,埋頭苦干就能賺到錢,但現在不行了,小企業且沒有自己的品牌,抵抗風險的能力就非常低。只是停留在低檔次的產品上,那永遠沒有發展,粗制濫造、價格很低的東西,永遠打造不出品牌。”
“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已經逐漸注重起產業升級和品牌建設,但觀念和戰略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張老板表示。
在促進產業發展上,白溝新城管委會在2014年工作謀劃中提出,整合提升白溝箱包生產企業,探索建立集產品研發、信息交流、產品檢測、質量控制、市場開拓、技能培訓、品牌運營等多項服務于一體的創業服務平臺。加快實施品牌戰略,重點扶持玉兔、柯士彼得等本地品牌,2014年力爭培育2個國家級名牌(或馳名商標)、5-8個省級著名商標(或省名牌產品、省優質產品)。
白溝商貿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主要集中在箱包、輔料、小商品等領域,產品相對單一,市場建設相對滯后,已經成為制約白溝發展的瓶頸。對此,白溝新城管委會提出,下一步將重點整合市場資源,實現商貿資源的優化配置,建設中央商務區,加快現代新商貿區建設,引導企業突破傳統產業模式,努力打造白溝旗艦商貿企業;高起點培育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全面提升現有商品市場檔次。
如何實現從“草根”向“高帥富”轉變,是擺在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面前的共同問題。“在政府的引導下,在行業協會的支持下,迅速做大做強,是我們獲得長足發展的必經之路。”李金祥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