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百貨新塘店即將關閉 廣州百貨業跨境擴張再遇“魔咒”
曾經力圖打破跨區域魔咒的廣州百貨業如今再度無功而返。近日,南都記者從有關渠道證實,開業兩年多的新光百貨南海店已啟動撤離佛山計劃,計劃于本月底正式結業。與此同時,摩登百貨新塘店的品牌專柜已基本撤出,并確定關閉該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百貨公司近年來跨區域擴張發展接連遭遇“水土不服”無功而返,其中不僅包括廣百股份、天河城百貨等區域龍頭企業,同時也涵蓋了摩登、新光等廣州百貨業后起之秀。尤其典型的是,佛山市場幾乎成為廣州百貨業的“禁地”,除廣州友誼店目前仍在奮力支撐外,此前到此“一游”的廣州百貨業最終均鎩羽而歸。
事實上,自20 12年開始,廣百股份、天河城百貨、廣州王府井等已先后確定佛山新店選址,而摩登百貨也密切接觸希望重返佛山市場。但現今,一邊是電商的沖擊,新店培育時間越來越長帶來的壓力,另一邊則是關店消息給后來者再度蒙上一層陰影和不安。廣州百貨業究竟怎么了?百貨業跨區域擴張究竟面臨哪些難題?南都記者近日采訪當事商家和業內人士,嘗試找出這一答案。
黃文杰(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
如果不做變革,增強特色感和品種優勢的話,不管在佛山還是廣州,發展空間都會越來越小,傳統百貨需要拋棄傳統。
1.這是全行業的問題。近三年的消費市場都處于低迷的水平,加上電商沖擊,百貨業受到的影響,其中新開的店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經過兩三年還沒能夠培育成熟的百貨都會有壯士斷腕的決策,也是正常的;
2.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在商業成熟區,而是偏一點的區域,周邊的固有人群相對少,固定消費群不足以支撐百貨經營的需求,所以更需要百貨業自身更強大的經營特色和優勢,才可能輻射更遠的區域;
3.經營特色不夠。選址不佳的話就必須擴大輻射范圍,那么就需要經營特色,經營特色來自于商家支持,但商家支持又源自于百貨公司的規模;
4 .全國的百貨業態規模化程度都不夠高。跟超市幾百過千的規模相比,百貨基本都是十位數字。從全國來看,百盛、銀泰、王府井有數十間的規模,廣州本土百貨公司的規模很小,因此規模優勢很難發揮出來;
5.廣東的百貨公司,除了友誼上市之后,其他都集中于民營,從資金實力上來說不夠雄厚。而且習慣于專柜分成合作制,不習慣買手制。前者產品同質化高,品種依靠商家,沒有主動權。
胡利萍(新光百貨副總經理)
1 .關閉佛山的門店,一方面是因為經營壓力,但是不到兩年時間里,我們在預算各方面并沒有偏離,關店主要還是由于業主對項目未來的經營定位有一個調整,從超市和百貨這樣的傳統業態轉向文化產業的業態,這和我們的客流有比較大的偏離,從長遠考慮,我們就放棄了。
2 .百貨公司的培養需要市場,但切蛋糕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我們從熟悉的商圈到陌生的商圈,缺乏對消費者的了解。百貨目前遇到的問題除了外部競爭,很多來自內在的弊病。比如我們對商品的自有度并不高,對消費者的敏感度不夠,很難掌握關于消費者的第一手的信息,所以現在也有很多百貨公司在嘗試自營產品。在開拓市場的時候,百貨公司需要很強的適應力,不止是商品,而是對消費者習慣的了解。
3.一個商業項目的成長、成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大環境比較好,更容易培養市場;地利位置區域優勢,是很重要的因素,對于實體,地利條件一定要好才更容易對項目產生托舉作用,否則即使是最強的招商和運營,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和代價;人和是非常廣義的,跟業主、發展商的關系、當地的商業規劃和布局以及團隊的專業素養和水平,才能真正推動商業。
竇懷山(中華百貨總經理)
1 .佛山有個特點,各個鎮都比較發達,但這些百貨公司進去都不是在鎮的最中心、最黃金的位置。對于商業物業這塊,選址是首要的因素,百貨公司尤其如此,如果選址沒有達到一個最好的效果,自然會很辛苦;
2.廣州百貨公司外地開店能力比較弱,像廣百在外地很多店都關了,天河城比較少在外地開店。廣州百貨公司早期太保守,很晚才“走出去”,錯過了開店的黃金時間(上世紀90年代末),起了個大早,但趕了個晚集。別的百貨公司,比如王府井,在外地開店較早,物業比較好談,時間晚了的話就很難選到最佳位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