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中小企業調查結果顯示“調頭”要靠真本事
雖然有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處在產業鏈上游的位置,但是作為市場中的一個環節,都是牽一發動全身,與其他環節息息相關的。所以中小企業不論處在產業鏈的哪個環節,都需要充分的掌握市場信息,多參加一些展會,培養企業對市場變化訊號感知的靈敏度,這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十分突出。當市場中某些因素發生變動,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會更快的反映出來,所以這些“信號”中小企業也更易注意到。
位于山東棗莊的山東正凱紡織有限公司是一家5萬紗錠規模的企業,單純從規模來講是絕對的中小企業,但他們利用較高的靈敏度獲得了比行業平均利潤率還要高不少。在紡織行業現在的大環境下,每個企業所取得的成績都是來之不易的。大企業的成績可能取決于規模效應,但小企業沒有規模的優勢,也未必就成了“弱勢群體”。
判定一個企業的成長、健康與否,純粹靠規模判斷是不正確的,不要一看到企業就問多少錠、多少件、多少匹,企業只要回答的是幾萬,就往往會被忽視。何為規模經濟?都說規模大的競爭力好,但是現在小的企業和經濟體往往競爭力強。
快速反應掌好舵
產品的市場適應性是分階段的,新產品也是一個不斷開發不斷完善的過程。對于一個新產品,企業抱有“人家在上,我也上”的態度,其實是錯誤的。任何新產品都要經過市場檢驗、客戶積累、產品提升的復雜過程,是需要一定時間沉淀的。快速反應也并不是說現在流行哪種針織工藝和面料花色就盲目地全部上這一種,這種方式可以被稱為“群眾路線”,而一些大的企業、大的門類不愿意涵蓋的小類別,其實集中起來也很有利可圖。
一種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是不定期變動的,所以雖然有很多企業堅持做一種產品的品牌、質量,但他們一年四季都照常生產,肯定會增加不少的成本,旺季的供不應求,淡季的庫存積壓和貨物損耗。在市場需求沒有那么多時,還保持同水平生產,就是缺少了一種快速反應機制的現象。
對于市場中的一種產品來說可能是分為淡季和旺季的,但是對于市場整體來說除了經濟危機這種大環境的影響,并沒有淡季旺季。而企業如果能夠做到快速反應,則正好能夠最大限度的規避掉“淡季旺季”對企業帶來的損失和利潤波動。中小企業在很多方面是無法與一些行業泰斗級的企業比拼的,唯一能夠凸顯優勢的就是快速反應。
組織簡化龍骨強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最愛出現的問題是企業不大,卻犯了大企業的病。這也和中國的傳統思想有關,認為麻雀雖小也要五臟俱全,所以就會在企業里先設置出很多層級來,這樣其實也整個延長了企業的“反射弧”。為了能夠保證快速反應,中小企業更應選用扁平化管理,減少層級設置。“其他的企業每個車間都有車間主任,有的還不止一個,主抓生產的、主抓宣傳測評的,而我們整個工廠沒有一個主任,在生產情況下就只有一個值班長。值班長也要求是多面手的人才,需要掌握很多的技能,具有很強的工作能力,這樣在生產中減少了信息傳遞的過程。”莊建剛介紹道。
追求快速反應還需要企業在一些流程上與傳統的設置方式不同:面對質量投訴問題時,其他企業可能是先反映到售后服務,再一層層往上報。而中小企業簡化這一環節不僅能夠提高效率還能夠節省人員的組織架構,“我們公司最先接到客戶投訴的是我,因為如果層層上報的話可能會存在隱瞞的情況,而且產品的實際問題會被弱化,但是假如是從上向下查找問題,則更容易找到問題的根源,有效解決。”莊建剛說。
專業和差異不矛盾
關于中小企業瞄準專業化和差異化發展的思路,聽起來可能會有一些矛盾,但其實專業化和差異化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企業車間里的產品,雖然屬于一個大的類別,但其中各有不同。
“我們公司就會偏向做比較熱門的、符合市場情況的產品,并且附加值比較高,基本不做常規產品。這兩年下來,我們的產品基本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山東正凱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莊建剛說。
先做專業化,專業化的基礎上做差異化。做別人管理起來有難度的東西,不是一味的去拼別人都有的東西。畢竟在大家都擅長的領域想要做的比行業平均水平高,還是很有難度的。
現在從規模角度來說,屬于中小企業的公司還是很多的,他們生存的訣竅是什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品牌、專利、標準、商標。一些專業化強的中小企業,有自己的特殊標準和知識專利后,更要注意自己的差異專利保護。否則就目前國內的市場情況,這種特長一旦被其他企業發現就會出現大規模的復制,那么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不再存在了。
另外,傳統行業的科技發展也是十分快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集中在服裝縫紉環節,在產業鏈的前端,紡織一直都是比較高科技的。所以不要一提到紡織就認為是勞動密集型。通過山東正凱這類中小企業就可以看到,當一家企業的技術、質量、品牌及服務這幾個方面都比較完善時,就可以取得一定的成績。趙洪(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
人才是船身
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更該注意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把人才招進來,還要留得住,用得起。工資待遇水平盡可能的不要比行業平均水平低,這樣人才才會愿意考慮進入中小企業。招進來后,還要給人才提供合適的職位,能夠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讓他認為這項工作就應該他來做,也只有他能做。從中小規模時企業就應該注意培養屬于自己的人才,這樣才能給企業以后做大做強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page_break}
客戶是上帝的口號大家都會喊,但是沒有幾個企業真正的把客戶當作上帝。這也需要有合適的人才,顧客反映問題的時候,中小企業作為服務者更應該積極的溝通解決來贏得客戶,而不是讓顧客自己跑流程,還給顧客設門檻,而人才則能夠調和、解決顧客的問題,贏得顧客的青睞。
執行力強動力足
公司員工的執行力強不強,對中小企業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而員工的執行力具體怎樣還是取決于管理層。“我們的企業不論是車間工人還是工作人員,都能做到哪里拿的東西哪里放。”棗莊海洋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戴亞東介紹。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很多企業在管理和運行中并不能做到。很多企業制度很多,但可行性差的制度,制定出來反而會影響員工對企業的信心。
“人性化的制度,不人性的執行”才是正確的理念。執行不到的制度就不會制定,這樣也在員工心中樹立了一種誠信的形象。但是很多企業都是不人性的制度,人性的執行,這樣也給職工造成了一種散漫的狀態,導致有效的制度也根本執行不下去。甚至讓員工失去對企業的信任感,認為企業制定的制度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做不做都行。
不要用傳統的眼光來看待傳統行業。傳統行業也是有新產品、高科技的,智能化、省人化。“用人來講我們就體現了這一點,其他企業可能要用100多人,我們還是50多人就可以了。”莊建剛說,這也是依賴于員工較強的執行力。
差異化做保險杠
做別人管理起來有難度的東西,不是一味的去拼別人都有的東西,避短揚長。
其實中小企業發展還有另一個思路,就是承攬那些大型企業生產量較少、生產成本較高的產品,將這些產品做精做好,大企業自己生產獲利過低就會將訂單轉移出來,這樣中小企業的機會就來了。把大企業不屑于生產的和需求量較小的產品吸納進來,這樣雖然聽起來是競爭對手,但是已經是中小企業的客戶了。
差異化還決定了一個企業有沒有定價權。如果沒有定價權,那就只能任人宰割。而中小企業想要有定價權就只有堅持做好產品、做好服務,才能夠在原料價格掉的時候,產品的價格不掉,或少掉。
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對于一個行業來說,其實各個企業所面臨的基本情況是一樣的,所以主要還是看企業各自的措施。雖然都說“船小好調頭”,但“調頭”也是要憑本事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