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羅源畬族服裝工藝融入旅游
“我們的畬族服裝有個吉祥的名字,叫‘鳳凰裝’。”村民蘭用英說。記者看到,展演舞臺上的畬族年輕人載歌載舞,展示畬族“鳳凰裝”色彩鮮艷、內涵豐富。了正裝、勞動裝、休閑裝、創意裝、綜合裝等各式各樣的“鳳凰裝”。這些“鳳凰裝”線條明朗,色彩鮮艷,內涵豐富。
66歲的村民蘭木容可以算是資深的“鳳凰裝”代言人。苧麻布是傳統“鳳凰裝”使用的布料,因制作工序繁雜,現在不少畬民改用棉布縫制“鳳凰裝”,蘭木容卻常常在織布機前熟練地手牽苧麻。“我15歲學織布,到現在已經織了幾十年,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織的。”蘭木容說。
蘭木容向記者展示了她的日常“鳳凰裝”。記者看到,上面有以各色絲線繡出的鳳凰、花卉、幾何形等圖案的領花、裙花等。“我還教女兒繡,繡的可比貼的好看多了。”蘭木容說。
據了解,畬家無戶不種苧的繁盛場景現在已消失了,能自行刺繡花邊裝飾的畬族婦女也越來越少,只有部分40歲以上的畬村婦女能夠掌握紡織苧麻布、刺繡傳統花紋等技藝,畬民大多在重要節日才穿著傳統的畬族服裝。
面對漸漸消失的傳統技藝,近幾年,羅源畬家人開始充分發揮刺繡、紡織能手的作用,重新騰出土地種植苧麻;翻出古老的織布機,編織苧麻布;拿起針線,刺繡精致的花邊,延續畬族傳統手工技藝。
“隨著多元文化的沖擊,現代畬族服裝產業的傳承與發展面臨新的挑戰。”民俗專家雷永健表示,這種挑戰是危機更是轉機。1975年,羅源畬族服裝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全國畬族代表裝。去年12月,羅源成為全省畬族服裝保護基地。如今,羅源正以畬族服裝在全國的影響力和全縣擁有的100多名縫紉匠資源為依托,融入旅游的理念,對畬族服裝制作技能資源進行整合,建設畬族服裝保護基地,推進畬族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
福湖村是畬族民俗文化村,今年初舉辦了第六屆“畬族?風”民俗文化旅游節,還成立了旅游公司和畬家樂公司。在大力發展民俗旅游的同時,積極向游客展示畬族服裝的風采和制作工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