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市場上的怪現象:買不到與不愿賣
今年3月H7N9疫情暴發以來,羽絨原材料價格開始快速抬升。GB14272-2011標準90%白鴨絨市場價格從3月的360元/公斤上漲到4月650元/公斤,直至5月羽絨采購的高峰期,其價格仍保持在580元/公斤的高位水平。與此同時,供絨商收絨難,更不愿售出絨產品。
其實,禽流感只是原料漲價的導火索,其背后隱藏著各種行業新形勢的悄然變遷,而這場價格變遷分別對外貿企業、中小型內銷企業和大型內銷企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它們又各自有怎樣的應對措施?
H7N9引爆了新一輪的羽絨價格沖頂,從羽絨原材料的收購到最終的出口和銷售,影響深遠。然而漲價并非僅是因為供貨緊張,市場需求的擴大,甚至是囤貨、炒貨等都是推波助瀾的因素。
“自2010年以來,羽絨羽毛價格一直穩步上漲。2010年漲幅較小,2011年、2012年出現明顯增長,及至2013年,羽絨羽毛價格已經上漲到空前的水平。”廣東省鴻基羽絨制品有限公司招商部的曾紅對記者如是說。
■ 原材料漲價致使企業下單謹慎。
一家供絨商的算盤
廣東省鴻基羽絨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羽絨加工企業,主要產品為鴨絨和鵝絨。“原鴨絨、鵝絨的進價最近已翻了一倍,原本是300元/公斤,現在是600元/公斤。”曾紅表示在今年3月H7N9禽流感發生時,企業就預見到了羽絨價格的上漲。
“鴨子沒人要,鴨肉的成本加到鴨毛上。”這個道理乍看下有點難以理解。而實際上,目前國內大部分羽絨供應商的原材料都是從養殖散戶的手中收購的,鵝、鴨肉制品的消費將決定羽絨羽毛市場原料的多少。但由于H7N9的發生,市場對雞鴨等禽類的需求減少,屠宰數量的減少導致羽絨產量銳減。因此,這些供應商們不得不面臨貨源緊缺的現狀。羽絨原料進不到貨,直接導致部分供絨商與客戶簽好的合約無法兌現,甚至面臨毀約的尷尬。
4月,中國羽絨工業協會發布消息稱,受禽流感波及,羽絨行業部分原材料供應鏈斷裂,羽絨生產企業步入了“最困難的時期”。曾紅對此也表示:“今年原絨變價的形勢較往年都要嚴重。以往即使原絨價格有小幅調整也是在采購協議的基礎之上進行的,而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原絨價格一天一變,甚至早、中、晚的報價都不一樣。白鴨絨的價格早上可能還是52萬元/噸,到了晚上就變成了54萬元/噸。”
鴻基羽絨制品有限公司早在今年2月就已經與多家服裝企業簽訂了整年供貨合同。“年初簽訂的價格每噸不到40萬元,如今羽絨原料都超50萬元了,不算其他任何成本,我們每噸就要虧10多萬元。”曾紅表示,為了維護公司的品牌及信譽,公司一邊積極爭取貨源,確保按時完成訂單;一邊上門與客商協商提價。“畢竟都是多年合作的伙伴,一些服裝企業能夠理解我們的難處。”
多方原因致使漲價
如今的情況是供絨商既收不到原絨,也不愿意輕易售出加工過的絨產品,進而造成羽絨價格的持續高位。中國羽絨工業協會理事長姚小蔓表示,今年H7N9疫情暴發以來,GB14272-2011標準90%白鴨絨市場價格迅速飆升,從3月的360元/公斤上漲到4月650元/公斤,5月仍保持在580元/公斤的高位水平。
其實H7N9只是一條導火索,造成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因之一是市場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對于原材料的競爭來自服裝行業以外。
以往羽絨的大規模需求主要是用來做羽絨服,一件羽絨服充絨量大致在150~200克。而現在,羽絨被的市場需求在逐年擴大,一件羽絨被的充絨量至少在1500~2000克。
此外,羽絨被的市場大增,對羽絨的需求量則會大增。對整個供應鏈而言,這就帶來了原材料需求量的大增,而遇到今年出欄量下降的情況,就會導致供需不平衡的集中爆發,體現形式就是漲價。
這次漲價風波中不乏部分商人的投機炒作。由于部分供絨商有囤貨、炒貨的行為,H7N9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部分炒貨人的“題材”。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不是內銷羽絨服品牌企業,而是羽絨服出口企業,他們接受訂單早,如約完成訂單,企業就要承擔成本上漲帶來的利潤損失,甚至虧損;不完成訂單,就會丟掉自己長期建立的信譽和客戶關系,受到的沖擊更大。
出口企業的難處
據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官方數字,H7N9禽流感疫情已對羽絨出口生產企業帶來明顯影響。以江蘇省為例,今年1~4月,江蘇省全省共檢驗檢疫出境羽絨及其制品1277批次、5821.8萬美元,與上年同期比,批次增加18.8%,貨值卻只增長2%。進入4月,羽絨服的出口更是出現大幅下滑態勢。
而江蘇省南通市作為羽絨服裝外貿出口大市,有羽絨服外貿生產企業85家,去年該市共出口羽絨服581萬件,出口金額1.54億美元。今年,由于羽絨價格不穩定,國外客戶下單謹慎,部分羽絨服外貿加工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今年前6個月,該市出口羽絨服金額為1209.7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0.66%。
禽流感期間羽絨服出口檢驗壁壘增多,我國的羽絨服對外出口增長一度放緩。某羽絨服出口企業負責人李女士對記者說:“這次禽流感之后,很多國外客戶紛紛要求我們廠出示海關證明,以表明我們的產品沒有受到禽流感的污染。”
李女士表示:“出口羽絨服的生產一般集中在上半年,當時正是全年服裝生產淡季,加工費較便宜,因此,加工出口羽絨服是一些服裝企業的重要盈利點?,F在的形勢下羽絨價格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原來都是支付訂金就可以提貨的,現在不僅貨少了,供應商還要求必須全款付清才能提貨,占用了大量資金。國外客戶下單又變得謹慎,出口羽絨服已經錯過生產的‘黃金季’。”
相比于羽絨服出口企業,內銷的羽絨服企業壓力稍減,如何平安渡過危機,甚至是在壓力中爆發新活力是眾多本土羽絨服企業正在探索的話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