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賬模式”加重資金包袱——紡織原料市場受利空陰云籠罩陷入深度糾結
今年二季度,國內紡織原料市場繼續在矛盾中前行。截至季度末,內外棉價格繼續反方向運行,兩者價差基本保持在4000元/噸上方;滌綸、粘膠、錦綸系列產品整體收低,下跌幅度在0.48%~4.08%之間;腈綸產品呈現弱勢持穩走勢,價格重心變化不明顯;僅氨綸產品依靠自身供應偏緊的優勢錄得1.72%~9.54%的漲幅,這是該品種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連續三個季度收漲。
五六月份,紡織終端逐漸步入淡季行情,坯布價格、銷量、利潤均有下滑。特別是常規產品的景況更為嚴峻,而產品價格走勢也因為產能過大而表現乏力,例如190T滌塔夫價格下降0.02元/米~0.03元/米至1.48元/米。
在終端消費不景氣的大氣候下,紡織原料市場呈現跌也不深、漲也有限的“溫吞水”行情,所謂的利好因素很容易被消解掉,實際成交難以持續性復蘇,滌綸短纖、粘膠短纖、腈綸行業均掀起了較大規模的限產運動,滌綸長絲與錦綸長絲由于小幅贏利或虧損面不大,開工情況相對穩定,整體開工率在80%附近水平。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7~8月是內銷市場生產淡季轉向旺季的過渡階段。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季節性旺季的到來,預計需求情況將會穩步增長,并支撐紡織原料價格有一個較強的上漲預期。并且,由于秋冬裝主要使用厚重型面料,對紡織原料的需求量相應增加,特別是粗旦類品種的成交將日漸活躍。對于化纖企業來說,這是去產品庫存的良好節點、銷售突圍的最好時機。
然而當前需求市場并未見起色,反而出現繼續衰退的跡象。截至發稿,吳江、嘉興、湖州等主要織造生產基地坯布庫存繼續上升,整體庫存普遍在一個月左右,部分較高的在一個半月或者兩個月,部分較低的在半個月左右。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資金因素,化纖企業出貨都要求先打款再發貨,但加彈以及織造環節無一不是放賬模式,企業的應收賬款周期不斷延長。據悉,今年很多加彈以及織造企業表示應收款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多,大多數加彈工廠的欠款在100萬~200萬元/臺左右,少數較高在300萬~400萬元/臺左右。
庫存逐步積累造成的資金占用,以及普遍存在的拖欠貨款現象,導致今后織機開機率面臨普遍下滑的風險。
無獨有偶,進出口數據亦不理想,對市場價格造成一定打壓。7月10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我國進出口額為3215.1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下降2%;進口1471.9億美元,同比下降0.7%,預期上升7.6%;出口1743.2億美元,同比下降3.1%,為17個月來首次下降,遠不及預期的增長4.0%。{page_break}
漲幅:1.72%~9.54% 漲幅冠軍
氨綸
出口量保持較高水平 庫存合理40D略緊俏
【行情回顧】
與滌綸、錦綸、粘膠等系列產品表現不同,在經過一季度的小幅走高之后,二季度氨綸市場價格重心再度上移。截至2013年6月30日,20D氨綸售價區間在58000~60000元/噸,30D氨綸售價區間在50000~55000元/噸,40D氨綸售價區間在47000~54000元/噸,較一季度末市場價格水平走高1.72%~9.54%不等。
【后市展望】
從成本面來看,純MDI市場運行氣氛欠佳,主流價位在20500~20800元/噸,由于下游鞋底原液、漿料等領域總體訂單表現疲軟,業內人士對后市多為看空,但多廠家限產檢修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另一原料PTMEG市場主流商談位于26000~27400元/噸,整體消耗量依舊穩定,新單商談多保穩操作,對后期走勢預期平淡。
從供應面來看,氨綸市場一直延續著一種相對偏緊的狀態,一是因為今年以來氨綸出口量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月平均出口量在4000噸上方;二是因為氨綸生產企業按照實際需求適時調整,整體庫存保持合理范圍,往年壓貨現象不復存在,且40D氨綸貨源略顯緊俏。
從需求面來看,由于終端紡織需求表現不佳,下游織造工廠控制開工,致使氨綸消耗總量下降。因后期訂單跟進不足,以及資金問題等多種原因,圓機生產狀況有轉弱趨勢,整體負荷在4~6成附近水平。在需求情況相對樂觀的背景下,包紗、棉包、經編等領域開機率稍高,整體負荷在6~7成附近水平。
總體來說,下游織造工廠開工率下降,氨綸行業消耗量減少,但生產商庫存仍在較低水平,對市場價格構成較強支撐。預計短期之內氨綸市場或將維持橫盤整理狀態。
漲幅:0.00% 唯一持平
腈綸
寧波個別廠家庫存高 出貨速度隨旺季加快
【行情回顧】
受原料丙烯腈先抑后揚、下游紗線產銷不旺、行業集中限產保價等因素影響,二季度腈綸市場整體呈現弱勢持穩,價格重心變化不明顯。截至6月30日,1.5D×38mm棉型短纖主流價格在17800~18500元/噸,3D×64mm中長短纖主流價格在17700~18000元/噸,3D腈綸絲束主流價格在17600~18500元/噸,3D腈綸毛條主流價格在18500~19500元/噸。
【后市展望】
從原料方面來看,受丙烯上漲及遠洋貨源緊張影響,外盤丙烯腈價格持續走高,進口成本高企,商家接盤謹慎,預計進口量將有所減少。但隨著撫順石化丙烯腈生產裝置恢復正常,行業整體開工逐步增至90%左右,國內丙烯腈產量必然增加。故預計進口方面影響或有限,丙烯腈整體供應仍相對穩定。
從供應方面來看,國內腈綸行業繼續執行限產保價措施,主要工廠或停車檢修或降低開工率,總體運行負荷大體維持在80%附近。因此,行業整體庫存壓力并不明顯,主流工廠產銷基本平衡,僅寧波地區個別廠家庫存量依舊偏高。進口貨源方面,由于缺乏明顯價格優勢,買家按需小單采購,進口量依舊增長有限。
從需求方面來看,下游腈綸紗線出貨不暢,缺乏訂單等需求提振,庫存壓力居高難下。因此,對于原料采購多按需定進,難以有力支撐腈綸市場走強。但隨著后期秋冬季紡織服裝迎來生產旺季,相關企業將提前采購原料腈綸紗,屆時紗廠訂單明顯增多,腈綸工廠出貨速度將加快。
綜上所述,原料丙烯腈難以給予市場強有力提振,但是基于腈綸生產廠商限產保價依然延續,短期內腈綸市場將以橫盤運行為主。中后期,隨著傳統旺季需求的啟動,腈綸市場交投活躍度提高,或將迎來一波久違的上漲行情。{page_break}
內棉漲幅:-0.39%~0.42%
外棉漲幅:-7.90%~-2.70%
棉花
328棉花指數月線收陰 外棉創一年來最大跌幅
【行情回顧1:期現價差先擴大后縮小】
二季度,鄭棉振蕩走高后回落,而棉花現貨市場則相對平穩,328棉花指數在19300~19400元/噸區間窄幅波動,致使期現價差呈現先擴大后縮小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328棉花指數出現了自2012年7月以來月線首次收陰的情況。截至2013年6月28日,328級棉花收于19300元/噸,較3月末累計下滑75點,跌幅0.39%。
【行情回顧2:內外棉價差居高不下】
隨著對供應緊缺擔憂的緩解,二季度外棉創下一年來最大季度跌幅,而國內棉花價格因收儲政策的保護跌幅明顯小于外棉,這就導致了內外棉價差居高不下。截至2013年6月28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328為19300元/噸,進口棉花價格指數M級棉花1%關稅為15085元/噸,內棉較外棉高出4215元/噸。
【后市展望】
2013年拋儲工作將在7月31日結束。鑒于7月底之前中國儲備棉投放力度加大,紡織企業在爭奪優良資源的同時,整體補庫潛力將有所回落。目前,紡織企業手中配額使用相對謹慎,一方面為拋儲結束之后采購即期外棉做準備,另一方面也為采購遠月11月船期外棉積累配額資源。
在本輪拋儲結束之后,拋儲新政的出臺與否將對現貨市場產生關鍵影響,將直接左右市場價格走勢。若儲備棉投放能夠持續下去,棉花供應量得到有效的保證,港口保稅棉及國內購銷氛圍好轉的機會將大大削減。若未來拋儲政策未能延續,那么在拋儲結束之后新花上市之前,八九月份市場可能會出現一波小行情。
七八月份棉花漸入產量生長關鍵期。今年國內多地棉花長勢良好,單產有望提高,但各地氣象部門預測,7月份新疆北部、東北地區中部和南部、華北、黃淮大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暴雨洪澇等災害,這部分棉區的棉花生長將受到一定的影響。在全球種植面積及產量下滑,尤其是中國面積創下10年以來新低的背景下,各產棉區的天氣狀況必將成為后期市場炒作的題材之一。
漲幅:-0.48%~-3.20%
滌綸長絲
存貨周轉率下降很差錢 消費無起色又遇限電令
【行情回顧】
二季度,滌綸長絲市場振蕩下滑。系統性風險攪局,加之終端紡織出貨不暢,加彈及織造廠家普遍持謹慎悲觀態度,對原料滌綸長絲的采購意向表現不強,僅以少量補庫為主,貿易商囤貨心理也明顯減弱,一般采取“快進快出”的操作方法。截至6月30日,滌綸長絲POY150D/48F、DTY150D/48F、FDY150D/96F主流價位分別在10300~10500元/噸、11900~12100元/噸、10500~10700元/噸,較一季度末價格下跌0.48%~3.20%,較去年同期價格上漲8.33%~10.42%。
【后市展望】
從產量和價格的歷史規律看,往往價格下跌最終要引發聚酯工廠減產,“價格下跌—工廠虧損—被迫減產”是滌綸長絲生產企業與滌綸長絲價格博弈的三部曲。因此,只有當滌綸長絲價格大幅跌破邊際成本的時候,聚酯工廠才有可能明顯減產來改善供需關系。
截至6月末,按照PTAx0.865+MEGx0.335+1000的公式計算,滌綸長絲POY150D/48F的生產成本在10000元/噸,贏利能力依然處于良性軌道,因此暫不會出現大規模的限產計劃。與此同時,雙兔新材料25萬噸FDY裝置、華星輪胎20萬噸POY裝置、華祥高纖40萬噸POY與FDY裝置計劃三季度投產。另外,桐昆恒嘉、新鳳鳴中維、江蘇宏泰、福建百宏等新建裝置將繼續配套紡絲線。
三季度是生產淡季轉向旺季的過渡階段,實際需求情況將較二季度好轉。然而,當前需求市場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由于終端紡織訂單不足,存貨周轉率下降導致資金占用比例上升,很多企業在不知不覺中從“不差錢”轉變為“很差錢”。因此,對于原料滌綸長絲的采購力度受到很大限制。
隨著夏季高溫天氣到來,“限電令”再度來襲。據悉,嘉興王江涇地區從7月1日開始實行分類限電,小型織造企業限電時間較長可達一個半月,外貿出口型企業不限電,大型織造企業間歇性限電。這將直接影響對紡織原料的實際消費情況,對于當前需求并無起色的市場無疑是“雪上加霜”。
綜上所述,供應量只增不減,需求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價格具有較強的下跌預期。{page_break}
漲幅:-1.96%
滌綸短纖
國內直紡產能突破600萬噸 純滌紗出口同比增長129.5%
【行情回顧】
經過一季度較大幅度的回調整理之后,本季度滌綸短纖市場逐步止跌企穩,開始了綿長的區間振蕩走勢。促使行情止跌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生產原料PTA在超跌后轉為振蕩格局,繼續深跌動能減弱;二是下游紗廠運營情況改善,由虧損轉為贏利,對滌綸短纖價格的期待從下跌轉為平穩;三是伴隨滌綸短纖價格重心走至10000元/噸關口附近,下游紗廠接受度亦有所提高,補貨、囤貨動作較前期增多。
【后市展望】
從成本面來看,7月亞洲PX ACP敲定在1410美元/噸,折合PTA原料成本為7600元/噸附近,對PTA及聚酯大盤構成一定支撐。但6月PTA裝置開工負荷上升較大,PTA社會庫存增加,牽制價格上漲幅度。另一原料MEG供應壓力較大,也難形成趨勢性上漲。截至6月底,華東主要港口罐存90.9萬噸,較上月小幅下降4.2萬噸。在裝置方面,7月中旬南亞重啟4號線70萬噸設備,武漢石化新裝置也將于7月中旬開工。
從供應面來看,滌綸短纖新裝置投入使用后,將加劇供大于求的局面。目前國內直紡滌綸短纖產能已經突破600萬噸。下半年,經緯新纖20萬噸新裝置將上馬,屆時福建地區直紡滌綸短纖產能可達90余萬噸,成為繼江蘇地區之后國內第二大生產基地。同時,北方區域產能也將擴大,山東萬杰15萬噸新裝置待投產,隨著產能增加也將縮減其與南方區域的價差。
從需求面來看,下游純滌紗仍舊維持偏弱運轉的格局,市場資金流動性不足,且買方壓價現象更加明顯。布廠庫存增多,坯布價格難提,采購紗線愈發謹慎。所幸的是,今年純滌紗出口表現不錯,1~5月我國純滌紗出口量累計7.95萬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29.5%,從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純滌紗市場餓走貨量。
綜合以上分析,滌綸短纖市場反彈之路壓力重重,上方點或受制于11000元/噸壓力位。
漲幅:-2.19%
粘膠短纖
超賣后訂單撐至7月中旬 需求頂峰已過中長線偏空
【行情回顧】
二季度,粘膠短纖價格波動幅度遠遠大于成本波動,且多數時段脫離成本價格走勢指引,直接由實際供需引導市場價格表現。在供需雙方的博弈之下,逐步上演“上漲—下跌—上漲”三步曲。截至2013年6月30日,粘膠短纖1.5D×38mm市場主流價位在13300~13600元/噸,較今年一季度末價格下跌2.19%,較去年同期價格下跌8.22%。
【后市展望】
從成本面來看,棉短絨市場需求表現疲軟,漿粕廠、精制棉廠因資金和開工率依然受限制,多數廠家以隨采隨用為主。因此,棉短絨整體庫存依舊較高,其中山東夏津地區預計在5萬噸附近。但受新疆棉漿廠限產消息提振,棉漿粕價格小幅拉漲,主流報價攀升至6800~7000元/噸附近水平。
從供應面來看,粘膠短纖行業檢修消息較為密集,對市場價格穩定亦起到支撐作用。江蘇翔盛年生產能力達17萬噸的裝置輪流檢修結束后,蕭山富麗達年生產能力達18萬噸的裝置自6月20日起全線停車,檢修時間預計在20~30天。據估算,6~7月行業資源供應量將有約15%的縮減。
從需求面來看,經過五六月份的超賣之后,粘膠短纖工廠手中訂單多可支撐至7月中旬前后,隨著這部分訂單的逐步完成,粘膠短纖行業庫存水平將逐步豐量,市場需求將繼續在淡季考驗整體走勢。按照往年的情況,三季度人棉紗、人棉布加工進入淡季,紗線企業將轉為以滌綸產品為主要需求對象,對粘膠短纖的需求開始季節性萎縮。
綜合以上因素分析,短期之內粘膠短纖市場將保持慣性上揚趨勢。但在季節性需求萎縮的制約下,供需雙方差距或逐步拉大,中長期走勢堪憂。{page_break}
漲幅:-3.64%~-4.08% 跌幅冠軍
錦綸長絲
機織布和經編廠采購謹慎 非民用領域價格穩中上探
【行情回顧】
二季度,錦綸長絲市場行情先抑后揚。截至2013年6月30日,錦綸POY85D/24F高端貨源24000~25000元/噸6月承兌,中端貨源23000~23500元/噸6月承兌,低端貨源22000~22500元/噸現款附近水平;錦綸DTY70D/24F高端貨源27000~27500元/噸6月承兌,中端貨源26000~26500元/噸6月承兌,小加彈現金價24500~25000元/噸;錦綸FDY70D/24F噴織用主流價位24000~25000元/噸6月承兌,經編用主流價位27500~28000元/噸6月承兌。
【后市展望】
從成本面來看,隨著前期低價貨源逐漸消耗完畢,己內酰胺生產廠家掛牌價格頻頻上調,市場實際成交價格亦隨之上行。但終端市場跟進相對遲緩,加之新裝置將陸續投產,中長線市場風險逐漸增加。據悉,魯西化工10萬噸/年的裝置預計7月份投車試料,湖北三寧10萬噸/年的裝置也預計將于7月份投產。受到成本壓力以及銷售順暢等利好支撐,錦綸切片廠家出廠價格走高,但整體上漲幅度有限。
從供應面來看,由于整體虧損面不大,錦綸長絲工廠運行負荷在7~9成。由于整體供應量充裕,而實際需求表現平平,庫存水平下降不明顯。截至發稿,紡絲工廠庫存普遍在15~30天附近。裝置方面,浙江德科1萬噸/年的新裝置預計在7月份投產,益南化纖2萬噸/年的新裝置也預計在7月份投產。
從需求面來看,由于終端紡織訂單需求表現一般,民用紡織品機織布和經編市場總體表現乏力,生產廠家效益面壓縮使其對原料錦綸長絲的采購較為謹慎。因此,錦綸長絲工廠出貨壓力依舊較大。非民用領域,如簾子布、單復絲、短纖等價格穩中上探,行業利潤趨勢尚可微利,支持需求平穩跟進。
總體來說,實際需求面不振,難以支撐錦綸長絲價格大幅上行,但成本面支撐力度仍在,加之目前市場價位相對偏低,后市價格下跌的空間亦有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