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地紡織產業集聚最新動態盤點(7.15)
寧夏生態紡織園 兩步“妙棋”落子有聲
今年1月,銀川市“一號工程”寧夏生態紡織產業示范園(以下簡稱紡織園)開工建設。7月13日,記者從紡織園管委會了解到,經過6個多月的建設,紡織園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總工程量的40%。另外,為了讓企業更加了解園區,從而增強投資興趣,園區已向紡織行業全國500強企業發出推介信。
“按常規,一條公路由一家施工單位建設,但為加快建設速度,將如意大道分成5段,每家施工單位建設1段。以這種方式,道路建設最少提早半年建成。”紡織園工作人員介紹說,“為保證質量,每天跟蹤施工進度、檢查施工質量,各施工單位必須按照統一標準施工,如若發現不達標,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都將受到重罰。”1月3日,紡織園開工建設如意大道、通山路、吉祥南路和創業路。目前,全長5.3公里、雙向十車道的如意大道已經完成路基施工、污水管道鋪設、自來水管網和消防管網鋪設、道路雨水管網鋪設,過路板涵、管涵的施工,已完成工程總量的65%;通山公路正在進行污水、排水工程建設;吉祥南路正在進行江南路至河西路路基換填工作;創業路現已完成800米路基施工。而其它道路的招投標以及污水處理廠用地預審報批工作正在進行中。園區所有道路建設任務計劃在10月底前完成。
在基礎配套工程方面,園區污水處理廠、熱電廠正在進行環評和報批工作。污水處理廠計劃7月底開工建設,熱電廠計劃年底前完成報批,明年3月份開工建設。供水工程正在做水資源論證,計劃8月底開工建設。紡織園5.3公里的道路水系工程已完工,而湖水工程完成了40%,開挖湖面1800畝。此外,綠化工程完成50%,如意大道兩側綠化栽植工作已完工,現進入樹木養護、綠地草坪的種植和綠地內園路的建設,共植樹149.71萬棵(株)。而紡織園安置房也已開工,計劃10月份開工建設安置房3000套。
“園區高標準定位,在招商方面緊盯紡織行業全國500強企業。為了讓企業更加了解園區,從而增強投資興趣,園區已向紡織行業全國500強企業發出推介信。推介信里不僅有園區的整體規劃,還有視頻資料。”紡織園招商部主管王志強說,目前,除已入園開工建設的山東如意[-1.80% 資金研報]集團的項目外,還有幾家企業有合作意向,如三一重工[-4.08% 資金研報]集團、寧夏寶塔石化集團、江蘇無錫紅豆集團等。
吉林市建設“中國碳谷” 碳纖維產業鏈條國內最完整
近年來,在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實施中,吉林市積極打造“中國碳谷”產業。目前,碳纖維產業已形成從原絲到碳化、再到制品的完整產業鏈,吉林市經開區也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日前,記者走進吉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4條百米生產線已經全部啟動。轉動軸平穩地拉著長長的乳白色絲線前進……這就是被稱為江城“新材料產業驕傲”的碳纖維原絲生產線。該項目的投產,破解了長期制約中國碳纖維材料國產化的“技術瓶頸”,為碳纖維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原料基礎。碳纖維公司副經理周寶慶介紹,公司的“十二五”規劃是把碳纖維原絲做到1萬噸、碳絲做到4000噸。
從2009年開始,吉林經開區就把發展的著眼點放在了有著廣闊市場前景的碳纖維產業。目前,開發區內已經聚集了多家碳纖維企業。隨著碳纖維自行車、編織布、自行車碳纖維配件等產品相繼問世,碳纖維發熱制品、防寒服等產品投入市場,吉林市碳纖維產業已形成了國內最完整的碳纖維產業鏈條,初步形成了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態勢。現在,吉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的原絲產能已穩居全國第一。周寶慶說,目前世界上比較常用的品種,企業都能生產。24K、48K碳纖維原絲,在國內只有他們企業能生產。
如今,吉林市正以打造“中國碳谷”為目標,加快碳纖維復合材料及制品的開發利用,全市科研經費的85%都投在了碳纖維項目上,支持碳纖維企業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引導碳纖維產業集中布局,建設品種規格最全的國家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