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箱包面臨巨大環保消費市場
面對同質化的競爭,近期廣州奧王箱包實業有限公司“非對稱營銷”獨辟蹊徑的舉動,似乎對行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所謂非對稱營銷,是一種在勢能不對稱、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對稱的情況下細分與爭奪客戶群的營銷戰。企業在非對稱的環境下,找到突破口,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
中國箱包面臨巨大環保消費市場
“由于國外箱包品牌選用原料高檔,設計先進以及品牌附加值較高,占據中國消費的中高端市場。而國內大部分品牌由于產品在設計創新、市場營銷、人才培育、品牌建設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投入,其價格低、利潤薄,處于市場中的中低檔次”,廣州奧王箱包實業有限公司營銷副總宋春鴻就中國箱包產業現狀這樣分析。
放眼這些發達國家的箱包消費趨勢,享受舒適、自然、環保的生活狀態使得包袋材質是以天然皮和尼龍、布藝為主。而在中國盛行的PU、PVC等含化學污染源的包袋是堅決杜絕的。國外知名品牌諸如比利時的kipling、美國的AT、lesportsac樂播詩、tumi、日本的B.C.+ISHUTAL等都早在前2005年開始在中國各大機場、各大一線商場布局,另外這兩年香港、臺灣的一些布藝包袋也紛紛進駐大陸。宋春鴻認為,中國將是箱包發展健康產業最大的市場。
2012年,被行業人士稱為“發展最困難一年”。有業內人士大膽預測,未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將圍繞三大核心調整:經濟增長將從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帶動的增長模式轉為消費、投資和出口均衡帶動的增長模式。消費無疑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最重要的核心內動力!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時期,面對能源、人工、成本持續上漲,以及低碳經濟、環保諸多要求,箱包行業過去以外為主、以量取勝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維持。所以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存在很多新的機會,也給了箱包行業創造品牌提供了平臺和機會。
“商超派”VS“代理商派”
除了在原材料、設計等方面的問題,在渠道模式上,中國箱包市場也面臨嚴重的兩極分化。以國際品牌為主的“商超派”和以國內品牌為主的“代理商派”共同構成中國箱包產業目前格局。
“暫且把國內箱包市場上出現的品牌分為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國際品牌以比利時的kipling、美國的AT、lesportsac樂播詩、tumi、日本的B.C.+ISHUTAL尹蘇托、外交官為代表的品牌是借助中國中高檔百貨開設專柜來發展,并且持續借助百貨品牌提升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這些品牌都會在某些類別產品建立核心優勢,以奠定品牌基礎,滿足了中國中高端顧客的需求,并且在這些群體中已經形成一定認知”,宋春鴻繼續分析。
國內品牌像威豹、亨得利、達派、亞洲豹等,是伴隨中國流通批發代理商發展起來的,通過流通,盡可能采取豐富經濟的產品來滿足中國普通大眾的需要。即使是后來部分品牌諸如愛華仕在KA成為主流供應商,依然是滿足大眾的需求。
產品、渠道、商業模式亟待轉變
雖然面臨著時代給予的機會,但是當今中國布藝包生產良莠不齊,品牌建設尚未凸顯。國內品牌發展目前在產品定位、渠道推廣、商業模式上都亟待轉變。
宋春鴻分析:“基本上行業內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創新是要投入的,大家都不愿冒太大風險,所有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中低階層,價格定位也多以底價跑量為主。以威豹、亨得利、達派、愛華仕為代表的箱包品牌,包括奧王箱包在2012年前期,在產品開發上都是以男包為主,更加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專注品質多一些。而對于原創的款式開發投入太少,時尚新意欠缺?!?/p>
這些品牌由于產品定位低,開發無新意,消費流通慢,所以銷售渠道多集中在三四線商場和大中型超。銷量大但品牌建設方面投入小,有的甚至沒在品牌宣傳、推廣投入預算。更提供不了品牌服務及體驗,品牌附加值不高,上不了中高端商場,從而丟失大部分有品牌意識的客戶群體。
談到商業模式,有很多“商超派”為代表的國內品牌,在中國雖說都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有的甚至做了三十年,早已植根于民。但是,不能與時俱進,從廠家到消費者還是最為傳統的層層轉批,為生意而賣產品?!暗土小钡哪J剑诮K端毫無形象可言,而品牌所賦予的服務與體驗也無從做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