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應警惕毛麻絲原料再度被投機炒作
近期電視上視財經頻道一則《瘋狂的豆粕》的報道,讓人聯想到投機炒作。小麥比面粉貴,豬飼料價格超過人吃的大米,是市場失靈?還是其他因素?被央視點名的幾家期貨公司中既有浙江資本扎堆的企業,又有世界500強央企下屬公司。在外界眼中,各路資本似乎合謀炒高農產品價格,而全然不顧國內宏觀調控大局。有學者認為,就農產品的屬性而言,拿豆粕為例很多有價值的內容值得研究。
豆粕是大豆經過壓榨豆油后得到的一種副產品,每年80%以上的豆粕產量用于家禽和牲畜飼養。近年來,國內豆粕保持每年10%以上的消費增長,美國農業部估計中國豆粕消費量2011/2012年度為4700萬噸,2012/2013年將增至接近5000萬噸。豆粕也是期貨市場掛牌交易的品種,其持倉量在上個月創下367萬手的新高,這意味著僅該品種就吸引了上100億元的資金參與,對比同期上海A股的近千只股票,日成交總量還不足400億元。
在一些草根經濟學家看來,豆粕上漲并非好事。回顧最近10年豆粕的3次大幅上漲,都對應了經濟下滑,分別發生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周期性規律非常明顯。
本輪豆粕行情,表面炒作題材是美國干旱大豆減產,推高國內進口成本,但背后凸顯中國農業對外依存度提高的價格風險,相較螺紋鋼為代表的工業領域產能嚴重過剩,構成中國經濟面臨的兩大結構性問題。據有關測算,我國18.2億畝耕地,算上復耕面積達到23.5億畝,其中16.5億畝用于種植玉米、水稻、小麥三大主糧,3.2億畝種植蔬菜瓜果,而綠豆、大豆、棉花這類農副產品則被逐漸擠出。這也解釋了中國糧食連續9年增產之謎,但作為代價的是“蒜你狠”、“豆你玩”頻繁發生,盡管發改委一再約談和處罰投機,卻并不能根治。
有一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去年我國進口棉花331萬噸,植物油674萬噸,食糖200萬噸,大豆5500萬噸,折合耕地缺口高達六七億畝。這更加重我國外向型經濟的負面效應,即制造業商品的出口隨歐美等目標市場經濟波動,極具彈性,而農產品的進口因國內產出固有缺口,具有剛性。該組合搭配下來造成出口形勢稍好就容易通脹,出口下滑就陷入滯漲的困局。另外,隨著人口、制度以及全球化紅利的逐漸衰竭,中國經濟增長潛力開始出現下降趨勢,傳統逆周期貨幣政策的調控運用,也因為農業短板的約束被極大制約。
我們知道金融、科技是經濟金字塔的頂端,農業、工業是金字塔的基石,沒有穩固的基礎,發展、轉型都無從談起。但中國長期農業安全問題卻實在讓人擔憂。近日媒體報道了蔬菜之鄉山東壽光不用化肥長不出像樣的蔬菜,土地承包權與所有權分離,窮盡地力的生產方式已讓農業進退維谷。而橫向對比加拿大、美國私有產權的耕地并不以追求短期高產為第一目標,而是綜合考慮土地承載能力,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再縱向對比看100年前,美國農業學者富蘭克林·H·金到中國考察時作出《四千年農夫》一書,驚嘆中國4000年農耕土壤依然肥沃,且養活數倍于美國的人口,秘訣就在于先進的灌溉技術、有機農業,加上對土地的科學利用。
綜上,紡織品中的毛麻絲原料盡管只是小宗商品,但也有過被暴炒的歷史。因此,由豆粕引發出來的問題同樣值得我們業界思考和警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