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業:出口持續萎縮 提升品質開拓內需
出口絲綢之路如今變得不再順暢。
據海關統計據數據顯示,1至5月,真絲商品出口13.16億美元,同比下降8.95%。絲類產品出口6804噸,同比下降6.37%,真絲綢緞出口數量7957.5萬米,同比下降11.54%。
作為我國的傳統出口產品,中國的繭、絲和坯綢產量分別占世界總產量的85%、80%和45%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不過,受國內外不利因素疊加的影響,今年以來整體絲綢商品出口已經出現全面下滑勢頭。雖然啟動內需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不過業內人士指出,想要用內需彌補出口的損失,首先要提高國內真絲產品品質。
出口訂單銳減
回顧過往。中國近7成絲綢產品出口到歐美、日本等地,而近期絲綢出口訂單比往年有所減少。
以杭州絲綢女裝企業為例,特別是以外銷為主的企業,出口訂單下降了30%左右,有不少企業,訂單減少,有的是訂單暫緩執行,有的訂單被撤銷,企業出現了開工不足的情況。
杭州比茵服飾的陳林表示:“像我們這種只做出口的公司,國外經濟形勢對我們至關重要。今年,國外采購商受到本國消費信心不振的制約,簽單的價格、數量等與前幾年根本無法相提并論。很多歐洲采購商‘只看不買’。今年的生意很難做。”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今年以來世界各國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尤其是受美國、日本和歐元區部分國家高債務風險升級等影響,作為國際市場消費主體的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以及消費信心低迷,直接制約了國際市場對我國真絲綢產品消費需求的回升。
此外,公開數據顯示,5月中下旬各地鮮繭集中上市,生絲價格隨即出現震蕩回落走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由于2011年以來國內貨幣政策偏緊,導致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周轉壓力明顯增大,直接制約企業對繭絲原料的采購和囤積;另一方面由于坯綢及服裝等后道產品銷售不暢,下游環節綢廠出口訂單明顯減少,產品庫存量普遍增加,供大于求的矛盾開始顯現“長期依賴外貿訂單的絲綢產業,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浙江省絲綢行業協會會長王偉的一句話似乎是對過去幾十年來浙江絲綢產業發展狀況的一個最直觀概括。
如果沒有了強勁的國際需求,加快開拓和激活國內市場,成為絲綢企業過冬的必然選擇。
提高品質方能開啟內需
在出口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內需則被寄予了厚望,那么內需市場能否成為外向型企業過冬取暖的“柴火”呢?
來自中國商業聯合會就絲綢消費市場居民認知進行了一次專業的抽樣調查顯示,國內消費者絕大多數認可絲綢、了解絲綢文化,也喜歡穿用絲綢制品,對絲綢的天然環保健康時尚性尤為認可。
“多年來,真絲企業注重出口,對國內市場并不是很重視。也就造成好的真絲產品出口海外,檔次和品質一般的產品則留在了國內市場。”杭州絲綢協會理事,浙江東泰服裝行業監測中心趙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真絲想要全面開啟國內市場,不僅僅需要市場去引導和培育,更重要是的先打造品質高檔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
北京凱麗絲綢專營店負責人李宏海對于上述人士的說法予以贊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國是絲綢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最好的絲綢產品均出自中國內地,但是很多真絲的擁躉者卻往往會跑到香港去購買。”
“在國際市場消費疲軟的大背景下,企業應該從拓展中國內需市場和提高產品檔次入手”,有業內專家指出;從產業的角度,企業要著重于產品的升級換代,在設計、品牌、渠道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和提高,才在內需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通過擴內需,提升產品附加值、開發新產品和拓展市場盡管不能完全解決出口難題,但大有機會渡過這場危機。”上述專家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