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企業面對棉價之壓必須給自己找到一條出路
今年,國際市場棉花價格與國內市場棉花價差不斷拉大,巴基斯坦的棉紗價格甚至比我國棉花價格還低,對國內棉紡企業造成了很大沖擊。國內棉紡企業不但要承擔過高的原料成本,還要忍受市場訂單流失,這一次湖北力達紡織有限公司也沒有幸免,倉庫里的棉紗堆得滿滿,湖北力達紡織有限公司的工人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在過去從未發生過。
“關鍵時刻,棉紡企業必須給自己找到一條出路”,在棉紡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湖北力達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耀華對企業從沒放棄過生的希望,即使困難重重,他依然帶領企業奮力前行。
頓悟危機
不過,湖北力達紡織對于棉花有著一種天生的敏感。2011年,棉價漲到每噸接近3萬,此時從事棉紡行業20多年的張耀華感到有那么點“不對勁兒”,他預測棉價飆升暴漲之后大跌的趨勢,于是果斷決定從2011年1月份起控制用棉量,在生產品種上采取腈棉、粘棉、滌棉、混紡品種,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化解風險。
“現在國內外棉花價差過大對于棉紡企業是個很大的考驗,我們企業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但是我們緊抓市場動向,調整生產目標,堅持做到不停產、不減產、不拖欠工資,并且工人工資待遇一定要穩中有升,我們企業能做的也只有這些。”張耀華說。
經過這一次危機之后,張耀華開始考慮未來如何避免再次經歷棉花價格的劇烈波動,他首先想到了依靠棉花供應區位優勢,在華中建設一個大型棉花儲備交易中心,為鄂、皖、贛三省棉花及農副產品提供“交割、儲備、物流”服務。
“在進口棉擠壓下,我國棉花產業的利益整體減少,導致棉農、棉商和紡織企業三者利益難以平衡。因此要從根本上保護棉花產業、有效保護棉花的供應及需求,必須要興建一個棉花儲備庫,因為達到一定儲備量的棉花儲備庫,可以相對抑制市場上因棉花資源豐富或欠缺導致的價格起伏。”張耀華說。
通過調研他還發現,方圓1小時車程內有紡織規模500萬錠、大小軋花廠不下1500家的棉紡、棉花企業,此外,湖北力達紡織有限公司現有十萬錠紡織規模的紡紗廠和兩個棉花加工廠處在方圓1小時車程內的棉花主產區。“建立棉花儲備庫無論是對棉農、棉花相關企業,還是對黃岡地區乃至湖北省棉花市場與棉花產業的發展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并且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張耀華對此更加自信。
說干就干,2011年10月,張耀華投資成立了龍感湖力興棉業儲運有限公司。公司一成立,張耀華便馬上開啟建設“華中力興10萬噸棉花交易中心”的項目。“該項目將匯集棉花資源,構建棉花現貨超市,為龍感湖及周邊地區棉農、軋花廠、紡織廠及中小企業提供資源交易和資源保障。它的完成將為湖北力達紡織有限公司和當地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悉,湖北省是我國主要棉花產地,在龍感湖地區建設棉花儲備庫,將更方便當地棉農及棉花收購企業儲備棉花,這無疑對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極性起到一定促進作用。而由于儲備庫對所收購的棉花等級的劃分與資金回報不同,這也會促進棉農對棉花品質的追求,間接提高棉花的產能。
技改求生
一只雄鷹在練習飛行時,總是隨風而飛,如果遇到危險就轉過頭來逆風而飛,反而飛得更高。面對市場危機,湖北力達紡織默默苦練內功,希望有朝一日迎風而上并叱咤藍天。{page_break}
“靠思路化解風險、靠管理提升效益、靠創新促進發展,積極進行產業升級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競爭力。我認為這是當前棉紡企業去化解市場風險和危機的關鍵。”張耀華向記者介紹,為了讓企業實現平穩的持續發展,自2010年起,湖北力達紡織便將淘汰落后產能、設備自動化程度升級改造作為企業技改重點,分時段、分批對落后設備實行改造或拆除更新。先后將清花、梳棉成卷流程改成自動化清鋼聯;將304型并條機改成先進的D81型;淘汰了原來的1603型氣流紡機,改為國內最先進的電清無結頭半自動化氣流紡機;還將普通槽筒機升級為自動絡筒機。設備升級后,產品質量有效提升,而品種凈利潤也相應得到提升。
2011年,湖北力達紡織一分廠新增三條自動化氣流紡生產線。此外,還增加了3萬錠的倍捻設備,以延伸產業鏈條。至此,湖北力達紡織達到了十萬錠的規模目標,實現了從主要依靠勞動力比較優勢的產品競爭,逐步轉向依靠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
“倍捻設備投產后,一方面可以減少用工,節能降耗,另一方面,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品種都可以實現單紗與雙紗并存,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還將增加生產品種的多樣性,大幅度提高產品利潤,為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打下良好基礎。”張耀華表示,公司在對落后設備進行系統化淘汰的同時,還積極引進國際國內先進的紡機設備:如清梳聯、高速自調勻整并條機、日本村田自動絡筒機等,三個分廠按計劃分批進行生產設備系統化、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實現了公司產品結構調整,質量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市場競爭力增強的目標,從而使公司的發展真正駛入了快車道。
在棉紡行業低潮期,張耀華帶領湖北力達紡織大刀闊斧地搞技改,自建廠以來連續實現了企業年均效益增加208萬元;員工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上繳各項稅金逐年遞增30%的優異成績,這也讓企業擺脫了棉價所帶來的危機。
人才困局
事實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棉紗憑借著本國豐富的棉花資源及低廉棉價的優勢,其以低支棉紗為主的產品也對我國國內市場形成了較大的沖擊。低廉的價格讓進口棉商、紗線貿易商、面料企業把大部分訂單給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兩國棉紗企業。有數據顯示,在我國進口棉紗當中,巴基斯坦進口同比增長58.43%,印度進口同比增長138.48%,占我國進口棉紗線總量的比重分別為40%和19%。
“現在國內與國外棉花價格每噸相差這么多,國內棉紡紗企業的利潤和訂單肯定受到影響。在低端棉紗制品上,我們已經失去了價格優勢,但是我們的紗線產品在質量上、差異化上做得要比進口紗好得多,這就是雖然人力、原料等成本持續攀升帶給企業不小的壓力,我們依然還能存活的原因之一。”不過張耀華也表示,由于歷史原因,湖北力達紡織有限公司沒有取得棉花配額,在目前的狀況下,企業只能提升自身的能力,逆市而上。
“提高附加值,企業首先要從科技入手,加大新產品的研發,不斷豐富產品的品種并提高產品的質量。但這個問題實施起來也有難度。要知道,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去小地方工作和生活,愿意去紡織企業工作的更少了。招聘時,我們只能說廠里的實驗室需要研究人員,因為實驗室的工作條件好,待遇高一些,這樣才能吸引大學生來基層工作。”張耀華雖然明確了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大目標,但人才問題卻一直困擾著企業。
盡管當前存在很多問題,但張耀華仍然看好中國棉紡織行業的未來。“從未來情況來看,現在的困難是暫時的。因為中國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之一,而且我國是最大的棉花生產國,擁有完整的紡紗、織布、家紡、印染、服裝產業鏈,這些短時間內很難被超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