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出口收匯風險及其策略
國外市場一直是我國紡織服裝的發展的著力點,可是近來國際貿易環境相對較為嚴峻,很多外貿企業遭遇毀約等現象有所增加,紡織企業出口面臨的收匯風險變得得越來越突出。
其中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地區成為風險發生的“重災區”,今年上半年,歐洲買方致損案件占全球報損案件數量的40%,風險規模超過5600萬美元,同比增幅達到了驚人的72%。
浙江信保累計接到報損案件644起,合計報損金額1.45億美元,案件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25%和41%。紹興縣一家紡織企業與秘魯某公司簽訂了一份購銷合同,規定分批供應秘魯某公司紗布卷,總價9萬多美元,付款條件是總價10%的預付款,余款90%見提單掃描件后支付。然而對方一直拖欠尾款近2萬美元,多次催促無果。
紡織服裝企業外貿出口的主要風險:
1、出貨規格、日期與合同規定不符造成收匯風險。
2、單證質量差造成收匯風險。
3、信用證規定的陷井條款所造成的風險。
4、使用D/P、D/A遠期付款方式或寄售方式造成的風險。
5、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施新型欺詐導致的報損案件在其通信過程中遭不法分子采取技術手段惡意介入從而騙取了貨款。
規避風險的策略:
1、對于企業需要認真核查國外買方的信譽以及近來企業的發展情況,有選擇的進行出口,同時在合同中明確的標注出若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在遭致收匯風險時不至于陷入絕境。
2、對于商會要對這些商家就涉外合同風險防范、商事調解及商會敦促履約作專題輔導,從而讓他們能過及時的規避風險,將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同時要建立一個國外商家的檔案,將一些有不良信譽的商家標注出來,以防有更多的商家遭受損失。
3、對于政府要采取一些措施保護這些商家的利益,并且在商家遭受收匯風險時可以利用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維護這些外貿商家的利益。
4、對于電子風險有關專家建議出口企業要確保通信工具的信息安全,盡可能采取多元化的通信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電郵、傳真、電話等)對出貨、付款等重要細節進行多重確認;盡量避免直接點擊郵件中的網絡鏈接;回復郵件時,如果回復的地址與發信人不同,要謹慎對待;對于要求提供任何關于自己的隱私如賬號名、口令、銀行賬號等的郵件,要謹慎對待;不要使用很簡單的口令,如全零,生日等;盡量不要使用同一個口令,不同的賬號,使用不同的口令。最為重要的是,在匯款前打個電話或發個傳真雙方再確認一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