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五大體育品牌訂單急降 前景存疑難吸引投資者
2008年借助京奧東風,體育用品行業迎來一輪高速增長期,尤其是“龍頭老大”李寧,在“體操王子”本人親自點燃奧運火炬的光環加持下,股價扶搖直上,于2009年全年大部分時間均維持漲勢,并在2010年年中達到31.95元,逼歷史新高;其他同行也不遑多讓,在同一時期股價至少也有80%的漲幅,其中以安踏(2020)表現最勁,漲幅高逾3倍。整個體育用品板塊可為“雞犬升天”,無論是短線出入的炒家還是長線持有的投資者,均在當時賺得“荷包滿滿”,成為京奧效應的最大受益者。
訂單下跌庫存過高困擾
然而世易時移,本屆的倫敦奧運恰逢歐債危機不斷惡化、美國經濟疲弱不振,就連中國內地經濟也放緩的困難時期,體育用品公司普遍在“訂單下跌、庫存過高”的逆境中苦苦掙扎。截至上周五,在本港上市的多家體育用品股中,5家股價今年來均大幅下跌,跌幅以安踏為最,累瀉54%;其次則為中國動向(3818)和匹克體育(1968)分別累跌49%和43%。
五體育用品股均大插水
多數投資者均看淡體育用品板塊,認為即便注入倫奧這支“興奮劑”,該板塊也難以雄起,根本不具備短炒條件。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大中華商業發展部門主管UmangPabaru表示,內地消費者對倫敦奧運關注度無法與北京奧運相比,不僅因為倫敦與北京存在時差,也因為“北京奧運是在自己家里舉行,參與感跟倫敦奧運是不一樣的”。
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鄺民彬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亦表示,體育板塊仍處于下滑周期,直言投資者對其完全“不感興趣”,不必保持過分憧憬的心態。他稱,首先是因為本屆奧運地點在倫敦,對扎根內地市場的幾大體育用品公司而言,這場盛會未免“太遙遠”,即便要短炒,最多也只有兩三日的效果,相信奧運期間該板塊的整體表現仍會“跑輸大市”。
前景存疑難吸引投資者
其次,體育板塊的長遠前景亦成疑。鄺民彬指出,內地市場雖然龐大,但競爭日益激烈,這些體育用品公司近年來發展、擴張的速度過快,存貨量大幅度攀升,而品牌效應卻不增反減,帶來諸多嚴重問題。他估計,倫奧過後該板塊股價未必會繼續大跌,但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仍將在底部橫行,全行業需要進行品牌重塑和重新定位,并加快進行業務重整,如若這些措施收到效果,股價才有望逐步緩慢回升。
內地五大品牌訂單急降
2008年京奧曾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體育熱潮,令內地體育用品公司業界和股價屢創新高,但隨之也暴露出庫存量過大、擴張的速度過快、店舖數量過多和產品同質性太高等一系列問題。在香港上市的五大體育用品公司,今年訂單表現均遜於去年,其中三間公司均預計全年盈利將受到影響。
李寧安踏匹克相繼盈警
李寧早前率先發盈警,并透露其2012年全年訂貨會數據顯示,總訂單量將錄得高雙位數百分比下降,加上未來幾年的推廣費用將大幅增長等因素影響,料2012上半年以至今年全年的凈利將同比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鞋產品的訂單金額按年計造成了低雙位數下降,而服裝產品的年跌幅更超過20%。
安踏公告亦披露,於4月份結束的2012年第4季度訂貨會之訂單額錄得低雙位數百分比的跌幅,全年訂貨會之合計訂單額(按批發價值計算)更錄得高單位數百分比的跌幅。公告又稱,內地市場競爭激烈的程度,“已對集團之零售商過去幾個季度的盈利能力造成影響”。匹克體育也發盈警,預期截至201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及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綜合凈利潤將會同比顯著減少,原因是業內庫存調整及疲弱的經濟狀況,對其體育用品的需求產生負面影響所致。
相對而言,特步國際(1368)表現明顯較好,今年4月在廈門舉行的第四季訂貨會上,訂單金額錄得中單位數增長,但與去年同一時期24%的增幅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361度國際(1361)的數據也勉強維持“體面”,宣布在2012年冬季訂貨會上,其成人產品訂單總數(按批發價)按年升約2%,但與2011年27%增幅相比,亦錄得嚴重倒退。
{page_break}
清理庫存全行面對挑戰
分析師及業內普遍認為,從近期訂貨數字看,五大品牌今年乃至2013年上半年前的情況均不樂觀。摩根大通分析師楊蕾預料,未來6-12個月,全行業仍要面對清理庫存的嚴峻挑戰,根據國際品牌的類似經驗,一般需要12-18個月才能讓庫存回復到正常水準。海通證券行業分析師王婧雯亦認為,目前內地品牌庫存戰未緩和,“庫銷比(庫存與銷售比率)正常應為3-4個月,而李寧仍為9個月,這等於是要清一年前的庫存”。
外敵雄踞中小品牌雪上加霜
隨著國際品牌如耐克、阿迪達斯紛紛涌進內地二三線城市,本土中小品牌開始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全行業即將上演一系列慘烈的“留強汰弱”擂臺賽,預計中小型及二線品牌將受到較大挑戰,最終會由目前的20家,整合減少至5-6家。
外國名牌涌二三線城市搶客
路透社引述北京尚普諮詢分析師李紅仙指出,本土品牌收入60%-70%來自於二、三線城市,產品屬於中價位。但近年來內地二三線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也不斷提高,耐克及阿迪達斯均看準商機,設立了更多店面及開發中價產品搶客,令本地品牌更加不易消化庫存,“因為價格差不多的話,國際品牌肯定比較有吸引力”。她相信,內地市場將進入加速優勝劣汰的時期,未來的品牌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本土品牌汰弱留強迎整合潮
匯富集團研究員周秀成也表示,消費者購買力提升,導致本土品牌遭受了“迎頭痛擊”,市場份額正在日漸喪失,而外國品牌的份額卻在增加。他亦認為本土品牌將會迎來整合潮,第一步是進行分銷網絡整合,包括減緩開新店、關閉效率不佳的分店等;接下來是品牌的整合,中小型品牌可能會變成收購的目標。“上市公司一般而言擁有較好的財務能力,如果在綜效、產品結構或是地域上有互補性,他們會考慮收購那些較小的網絡或品牌”。
特步國際(1368)總裁丁水波近期也承認,該行業的趨勢是“大魚吃小魚,長遠發展一定是這樣的”。但他相信,三年之內可能還看不到較大的品牌被兼并。
國泰君安發表報告指出,由於行業整合和前景不明朗,體育用品公司估值受到壓制,盡管從長期來看,行業的增長前景仍較好,但無論是市盈率還是市帳率,目前內地的同業估值均低于耐克和阿迪達斯等海外著名品牌。報告預計,內地體育用品公司正在經歷“最困難的時期”,但預期行業整合將於今年年底完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