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紡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導致紡織廠區遷往國外
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斷攀升,在紹興一些外向型紡織企業采訪時了解到,由于國際貿易主要采用美元結算,匯率波動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匯兌損益。此外,隨著工人工資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企業生產成本每年增加15%左右,王經理說,面對嚴峻的內外形勢,有些訂單做起來可能會虧錢,“今年年初,我們只好將一個占公司出口量30%的大訂單,轉給了越南一家紡織企業。”
紡織也是越南的主要工業之一,從去年開始,越南盾(越南貨幣)貶值幅度較大,從而使當地紡織出口變得更加便宜,使得原來關注中國的不少國際采購商,紛紛將目光瞄向了這些新興國家,這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紹興紡織品出口的嚴峻形勢。
“我們馬上要到國外建生產基地,項目已經談得差不多了。”王經理說,越南很有“誘惑”。
紹興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該市共新批境外投資企業453家,其中僅在2011年一年,就新批境外投資企業84家。據了解,紹興境外投資主要在東南亞、非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把工廠轉移到海外,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呢?
“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緩解貿易摩擦、分散企業經營風險,同時享受到歐美發達國家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建立的優惠貿易政策,以及東道國提供的優惠政策等。”談到海外建廠的好處時,越美集團有關負責人稱。作為紹興紡企“走出去”的一面旗幟,2007年,越美集團投資5000萬美元,在尼日利亞建立了我國境外首家紡織工業園,去年1月又收購了非洲馬里共和國的國有棉花公司。
“以越南為例,可建各種綜合性紡織廠或出口型服裝了年產3.5億米面料的生產基地,此舉不僅讓其有效規避了反傾銷政策,只有國內一半的工資水平也減輕了企業的成本壓力。
“紹興經濟外向度較高,企業家對外面的情況比較了解,能夠及時抓住商機。”紹興市商務局外經處副處長陳益峰說,“在歐美經濟不太景氣的大環境下,外資引進長期來看會處于萎縮狀態,而走出去,直接到國外投資,搶占市場、資源,避開貿易壁壘,縮短供應鏈,這是必然趨勢。”
按照國際經濟發展趨勢,當一個地區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貿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達到2000美元時,是吸引外資的黃金時期,而當這個數據達到3000美元時,企業需要大規模向外擴張,“顯然,很多紹興紡織企業早已具備了大規模向外擴張的條件和時機。”
盡管具備了擴張條件,但業內人士提醒說,企業“走出去”應根據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跟風,“海外辦廠不僅是單純的資金投入,更需要投入海外管理經驗,包括對當地文化、法律、審計、自貿區協定等各方面的了解,還會受到海外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同時,還要根據行業特點選擇“棲息地”,比如紡織企業在新加坡設廠就不合適,因為當地人口少,生活水平高,對紡織產品需求較小,辦廠成本也比較高,“應當把目光轉移到越南、柬埔寨、南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