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漲漲跌跌 紡織企業忍痛賺錢
紡織行業利潤率較低,原材料的波動對企業影響較大。對于以棉花為主要原料的棉紡織企業來說,原料的采購成本基本占到企業總成本的70%以上,所以棉花采購對于國內棉紡織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2010—2011年,棉花期紡織企業經受了悲喜兩重天,由棉價大幅上漲時期利潤率的大幅攀升,到目前經營面臨很大困難,許多企業認為困難嚴重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
鄭棉歷史性行情走勢
1.行情走勢回顧
第一次上漲:2010年上半年度,棉花價格走勢總體比較平穩,屬于微漲的行情,年初現貨價格處在1.5萬—1.6萬元/噸價格區間,隨著偏緊供需面的持續,國儲棉逐步減少,加上減產預期增強,棉價逐步上行,到新花上市前的8月份,期價運行到了1.7萬元/噸一線。
但到8月份2010/2011年度新花上市之前,市場對棉花減產逐步確認,并且新年度供需缺口擴大逐步形成共識,行情開始啟動。在這一輪上漲行情中,棉價突破了10年的高點18300,并在短短兩個月內上漲了80%,1105合約在2010年11月10日達到33720元/噸。
美棉的大幅上漲行情同樣也是在新花上市之前,主要原因仍是供需面的推動,在國內棉花減產的背景下,對美棉的需求增加,出口需求推動了美棉價格走高。從9月初開始,美棉主力合約從年初的84.84美分漲至11月底的153.61美分,漲幅達81.1%。
第一次下跌:2010年11月,棉市上行面臨宏觀經濟與政策調控壓力,期價大幅下跌,在短短的15個交易日內,主力1105合約期價一度跌到24170元/噸,跌幅達到28%以上。
美棉受到國內期價大幅下跌影響,期價也出現大幅調整,主力合約由11月初的最高150美分/磅左右下跌到110美分/磅的位置,但調整結束后,美棉漲幅迅猛。
第二次上漲:期價在2010年11月末達到調整的低位后,現貨市場成交受到嚴重打壓,但市場交易各方基于2010/2011年度國內缺口難平的預期,繼續看好本年度棉花行情,尤其看好春節之后的產業鏈整體復蘇,期價開始反彈,鄭棉期價在2011年2月份再次創出新高,主力1109合約達到34870元/噸的歷史高點。
在中國棉花進口需求的帶動下,美棉價亦大幅走高,延續2010年后期的強勢,到2—3月份創下歷史新高。當時的主力7月合約更是帶來了美棉歷史上2美元以上的高價。
第二次下跌:期價在創出新高后,高棉價對需求的抑制作用開始顯現,鄭棉于2月份見頂后開始一路振蕩下跌,此后一直處于下跌通道中。截至2011年6月30日,鄭棉主力1201合約期價回落到22285元/噸,跌幅達到35%左右。
雖然鄭棉期價開始下跌,但美棉期價一度保持堅挺,從2月下旬到4月初,美棉一直處于振蕩盤整態勢,市場認為出口需求仍然旺盛,支撐了高棉價。但從3月份開始,從美棉出口銷售報告看,大量的美棉合同被取消,美棉高價終于難以支撐,從4月份開始一路下跌,到7月份已經跌到了1美元附近,期價跌去近一半。
2.歷史性行情中現貨和期貨的走勢比較
回顧整個2010年棉花現貨市場價格表現,在第一波漲勢中,中國棉花價格328指數從年初的14879元/噸上漲至11月12日的最高價31281元/噸,漲幅為110.24%。CotlookA(FE)從年初的78.45美分/磅,上漲至11月10日的最高價172.4美分/磅,漲幅為119.76%。C32S從年初的21130元/噸,上漲至11月15日的最高價42400元/噸,漲幅為100.66%。籽棉收購價格從剛開稱的4.11元/斤,上漲至11月10日的7.06元/斤。
隨后隨著期貨盤面的調整,中國棉花價格328指數一度在12月1日調整到26164元/噸的位置,但之后在市場需求推動下,在3月10日漲到了31228元/噸的高位。而CotlookA(FE)在11月份的調整幅度并不大,最低調整到了140美分/磅的位置,但隨后大幅上漲,在3月8日上漲到了233.25美分/磅的歷史高位。
在下跌過程中,中國棉花價格328指數從3月份開始下跌,在8月23日創出最低點19081元/噸。CotlookA(FE)在2011/2012年度一度跌到了110美分/磅的位置。
從2004年以來的價差走勢可以看出,截至2010年6月之前,現貨價格一直持續低于鄭棉期貨價格,但從6月份開始,現貨價格開始出現高于期貨價格的現象,在2010年7月中旬,價差一度達到1700元/噸附近,期現升貼水格局的改變說明了市場結構的變化,現貨市場供需緊張的狀態開始顯現出來。
9月份以后隨著期貨行情的啟動,特別是由于期貨的主力合約一般為遠期合約,客觀上需要有遠期的升水,但從行情啟動到結束,期現價差一直處于劇烈波動的狀態,剔除部分期貨遠期升水的影響,這期間現貨仍然對期貨有著相當的引領作用。
2010年至2011年紡織行業運行情況
從2010年到2011年一季度,紡織行業保持了良好的運行態勢,產銷增速明顯提高,國內市場需求旺盛,下游紗、布價格同步上漲,使得贏利能力進一步增強,終端家紡服裝出口形勢良好。但從2011年二季度開始,隨著棉花價格的高位下跌,棉紗和棉布價格也同樣大幅下跌,市場情緒轉為悲觀。由于棉紡生產配棉需要及一些企業對形勢判斷出現了偏差,有的企業棉布庫存偏大,有的紗和布銷售不暢造成庫存偏大,在整個市場下跌行情中,企業由前期盈利轉為虧損,甚至“今年將去年賺的錢又吐了回去”。
1.紡織行業的景氣指數
2010年到2011年,從整個紡織業來看,總體運行平穩,景氣指數延續回調趨勢,但持續低于全國制造業平均景氣水平。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中國紡織業企業景氣指數為128.9,與去年同期持平。在經歷了2010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第一季度的下滑后,景氣指數重新回升。紡織業在2010年的高景氣,主要得益于需求旺盛以及通脹初期行業提價帶來的正面效應,但經歷了瘋狂的“棉花舞”之后,紡織行業的景氣指數下滑,與制造業差距拉大,這也說明了成本上漲的壓力并未完全地傳導給下游企業。
2001年3月至2011年9月
紡織行業景氣指數
2.產成品的銷售和庫存情況
觀察棉紗和棉布的產銷情況,從2010年9月份開始到2011年3月份,紗和布的產銷率雖然逐步向下調整,但總體處于高位,說明產銷情況相對良好。庫存天數在這個過程中是緩慢上升的,但由于處于比較合理的位置,特別是紗庫存偏低,加上產成品價格不斷上漲,棉紡織企業相對惜售,整個行業并沒有感到棉紗和棉布的庫存壓力。
但隨著市場氛圍的轉變,從4月份開始,在產銷率持續下降情況下,紗庫存大幅攀升,而布的庫存天數一直處于上升之中,同時由于棉紗和棉布價格下跌,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紡企庫存壓力加大。為了回籠資金,廠家開始加大降價銷售力度,6、7月份紗、布銷售率有所回升,但庫存仍處于高位,紡企仍在消化庫存中。
8月末到9月初,紡織行業下游市場略有回暖,加上企業出現補庫需求,前期市場持續低迷的狀態稍有改善,但也僅是“曇花一現”。
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1—9月份棉紡織企業紗線庫存同比增長37.24%,棉布庫存同比增長31.54%。由于產銷不暢,企業大多采取“以銷定產”的經營策略,嚴格控制庫存。2011年三季度以來,企業普遍反映市場環境和經營狀況不佳,為了穩定員工、保持正常的流動資金、維持正常的產銷率,相當一部分企業在訂單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選擇了虧本經營,但小企業關停較多。
棉價波動對紡織行業的影響
1.棉花期現貨價格快速上漲對棉紡企業的影響
在2010年大幅上漲行情中,棉紡企業產銷兩旺,普遍加大生產力度,但仍供不應求,甚至出現先預付貨款再排隊等貨的局面,許多棉紡企業反映這是多年未遇的好行情。
棉花現貨價格的大幅上漲對于企業來說影響各有不同,但總體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利潤是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庫存估值的上升和下游產成品價格的上漲。
在棉花現貨價格快速上漲的過程中,企業也面臨一些不利影響。第一,棉花價格的快速上漲直接帶來生產成本的大幅上漲,這將加大企業原材料的購入風險和資金壓力,一些資金不足的企業在快速上漲的成本面前難以承受;第二,成本的快速上升將影響企業承接訂單,特別是在快速上漲的行情中,企業不敢接長單,這將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生產安排;第三,一些轉嫁成本能力差的企業利潤被嚴重壓縮,如果產成品的上漲幅度低于棉花價格的上漲幅度,不能實現同步上漲,企業的利潤將被嚴重削弱;第四,企業的資金壓力普遍變大,在當前融資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棉花價格上漲將導致企業資金占用大。
但是與紡紗相比,下游的織布環節效益情況則不容樂觀。棉價對各個環節的影響是層層遞減的,棉紗價格上漲幅度低于棉價,而面料價格的上漲低于棉紗價格。由于市場需求的不同步,棉布的需求相對較為平穩,棉紗價格上漲向棉布傳導的過程遲緩,棉布價格上漲緩慢,遠遠低于棉紗的漲幅,織布行業效益大幅下降。如果織布企業與客戶簽訂的合同時間較早,在棉紗價格上漲較快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虧損。
2.棉花期現貨價格由漲轉跌對棉紡織企業的影響
由于棉花是紡織企業的原料,在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會囤積部分棉花以保證原料供應,而棉價一跌,棉紗的價格也跟著跌,原先高價采購的棉花織造出來的棉紗就會形成價格倒掛。相比價格上漲,價格下跌對企業影響更大,不但所囤棉花價值縮水,紡織品價格也會跟著下跌,這就意味著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棉花價格的大幅下跌也影響到了下游的訂單情況,一般服裝廠等中間商買漲不買跌,一方面企業不敢接訂單,另一方面客戶寧愿賠償違約金也不愿意下訂單。面對猶如“過山車”般行情的棉花價格,許多企業開始增加滌綸等替代棉花原來的用量,配棉比下降比較明顯。
在棉花原材料的大漲大跌行情中,受到影響最大的是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企業,許多企業停工或半停工,江浙一帶一些小型織布企業三季度時“放假”的約有三分之一,還有一些小廠干脆開始賣機器,另外一些稍好的企業“咬牙硬撐”,之所以不敢輕易停工,是因為停工后很難在短時間內再招到工人,貨源和銷售渠道都會受到影響,重新開工困難增加。
在下跌行情中,棉紡織行業利潤大幅縮水,加上國家的貨幣緊縮政策,許多企業稱“面臨的困難要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企業雖然判斷出行情將繼續下跌,但由于資金及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原因,企業并未采取諸如將期貨市場作為規避下游產品棉紗、棉布價格下跌風險的套保工具等有效措施。
總結
棉花期貨漲跌的原因是現貨供需面的變化,同時反映出現貨價格的走勢。現貨價格的波動對棉紡織企業利潤的影響很大,但其漲跌過程對棉紡織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棉花期貨作為風險管理的工具,對現貨市場價格越發具有引導作用,關注其價格變化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盡管棉花期貨在現貨價格上漲過程中的作用體現得并不明顯,但是在下跌行情中,棉花期貨的風險管理功能有著較大的發揮空間。但就當前來看,棉紡織企業由于對期貨市場認識不深,并且對棉花下游產品棉紗和棉布套保存在疑慮,因此并沒有充分利用期貨這個工具來規避風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