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強國的“中國道路”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胡遲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研究員、
經濟學博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要繼續保持其比較優勢,適應新形勢下工業化、信息化的要求,改變現行粗放的增長方式,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努力打造自主知名品牌,提高工業創意水平,優化供應鏈管理,調整與優化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前不久,中國企業聯合會按照國際慣例連續第7次推出了2011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在所統計的40個制造業行業中,紡織、印染業與紡織品、服裝、鞋帽加工企業(統稱紡織企業)分別有13家、14家企業,共計27家企業入圍本年度的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入圍企業的數量行業排序大致處于中等水平。
再進一步考察其指標,在所統計的40個制造業行業中,入圍制造業企業500強的紡織、印染業與紡織品、服裝、鞋帽加工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平均資產、平均利潤、平均納稅總額、平均研發費用,分別位于第25位與第34位、第27位與第30位、第20位與第24位、第26位與第29位、第14位與第38位。
由此看出,在現代制造業的格局中,紡織行業作為傳統產業,受其行業技術特性的限制,具有相對規模小、技術資金密集度低、附加值低的特征。因此,“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要繼續保持其比較優勢,適應新形勢下工業化、信息化的要求,改變現行粗放的增長方式,調整與優化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一,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紡織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根據不久前對國內包括紡織行業在內的8個行業的數家行業領先企業進行的調查,其中絕大部分企業都將加強研發設計能力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首要因素。紡織企業應當從體系角度出發,建設適應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高效的企業自主創新體系。其中要著重關注以下兩點:
不斷提高研發投入。中外企業的無數經驗表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始終是自主創新的第一要務。總體上看,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差距首先就是研發投入上的差距。從上面數據也看出,我國紡織企業的研發投入也是不足的。因此,我國紡織企業應當以加大研發投入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牛鼻子”,并在研發模式與投入結構上做相應的改進,確保研發高投入的可持續性。
注重原始自主創新。迄今為止,我國紡織企業更多的是在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中以引進技術再創新與集成創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國紡織企業提供的產品及服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其差距已經有了明顯的縮小。今后的發展就需要更多地靠自身的原始自主創新來推動,而且只有通過原始自主創新,我國紡織企業才有可能超越國際先進水平。
第二,要努力打造自主知名品牌。
同發達國家相比,自主知名品牌也是我國紡織企業的軟肋。因此,中國紡織業要走出低端困境,就要大量塑造自己的知名品牌。首先,產品質量是打造自主品牌的基礎,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企業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市場表現,也就不可能擁有強大的產品和企業品牌。其次,全面優質的服務可以有效地提升品牌的美譽度和忠誠度,因此,企業要完善自身的服務體系,追求與客戶保持零距離,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再者,要塑造一個強勢品牌,首要一點就是必須創造廣泛的知名度,這就需要借助媒體和各種營銷手段,將品牌推向客戶和公眾面前。
第三,要把工業創意作為升級的新引擎。
我國紡織業的附加值多以加工勞動附加值為主體,占最終產品附加值的比例很低,而大比例的設計(包括技術、品牌)附加值幾乎全部被發達國家獲取。
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紡織企業的工業創意水平普遍不高。因此,不斷提升工業創意水平也是我國紡織企業提高附加值的重要途徑。
紡織企業開展工業創意活動可以采取“雙輪驅動”的發展策略:一是紡織企業提高對工業創意活動的重視程度,加大創意投入,設立專門的機構、人員,增加工業設計、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活動。這屬于工業創意活動的企業“內部化”,可以看作是紡織企業由制造環節向服務領域延伸;另一種是工業創意活動從工業企業中剝離出來,交由專業的創意公司完成,擴大整個工業創意產業市場的總量,這屬于工業創意產業支持、提升制造業的范疇。從當前的發展趨勢看,后一種方式已經越來越成為企業進行工業創意活動的主要方式。
第四,要優化供應鏈管理。
我國紡織行業之所以目前仍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主要原因還在于我國紡織企業只是一個加工車間,許多情況下上游的原材料供應鏈與下游的價格鏈都掌控在別人手里。因此,優化供應鏈管理是紡織服裝行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page_break}
向產業鏈兩端延伸,研發和市場正是我國紡織業目前所缺乏的。因此,我國紡織企業應當在生產環節上全力向上游與下游拉伸,力爭改變以加工為主業的發展方式,打造一條從上到下、縱向一體的“垂直產業鏈”。
借力信息化,紡織企業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目前這方面已經有了不少運作成熟的軟件系統,但信息化絕不是單純的軟件應用問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管理架構的調整、業務流程的重組等方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