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小散亂 渝派服裝抱團“筑城”
在昨日重慶中國輕紡服裝城落戶位于巴南的重慶麻柳沿江開發區的開工儀式上,朝天門服裝老板鄧毅興奮地說,渝派服飾協會旗下企業將擁有固定廠 房,四處租廠房“打游擊”的日子將結束。
據了解,該項目由100多家朝天門服裝廠共同出資20億元,預計建成西部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
規模 年產值可達1000億元
按規劃,該基地總占地4000畝,將分兩期建設。其中,昨日動工的一期工程建筑面積1000畝;二期為3000畝,將于明年6月動工。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創造稅收30億元,可解決30萬人就業。
去年8月份開始,市渝派服飾協會向相關部門遞交建議書,希望出資建服裝城。之后,市經信委、市發改委等部門約見協會相關負責人,商討此事。去年12月,市發改委召開專題會,研究在巴南區建設重慶輕工產業基地的事宜,市政府對此也高度重視。
今年3月,市長黃奇帆也明確指出,重慶中國輕紡服裝城是市政府實現我市服裝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部署,是形成服裝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的重要舉措。
招商 138戶企業確定入駐
市渝派服飾協會秘書長李勇介紹,基地由上百個朝天門服裝企業共同出資,總投資20億元。截至目前,一期項目已經確定入駐企業138家。
李勇透露,包括廣州、浙江、上海共計25家企業均已確定入駐。
“入駐輕紡服裝城,僅是廠房一項,我就投入了一億元。”在國內頗有名氣的浙江海寧百貂匯皮草服飾董事長童瑞斌介紹。“以后我公司總部就設在重慶了。”童 瑞斌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紡織服裝工業發展迅猛,與這些地區有限的土地、能源、環保承載能力形成越來越大的矛盾,勞動力成本也不斷提高,盈利能力 開始下降。“相比沿海,在重慶制作服裝的成本至少可以下降10%左右。”
運作組建投資公司管理
市渝派服飾協會秘書長李勇介紹,2002年前后,一些服裝老板曾想進駐巴南麒龍工業園,但至今未成規模;2004年,還有幾十家服裝老板集體到渝北圈地500畝,準備修加工基地。但直到2009年僅六成企業投產。
李勇表示,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輕紡服裝城應市委市政府要求,組織成立了拓為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專門負責對進駐該服裝城的企業進行統一市場化運營和管理。據悉,該公司注冊金為5000萬元,巴南麻柳沿江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占有12%股份。
“新組建的公司還將為入駐企業統一服務。”李勇透露,例如引入合作伙伴、拓展銷售渠道、尋找貼牌訂單等;對于可能出現的老板中途撤資等風險,協會也擬定 了應對方案。李勇稱,進駐服裝城的企業需滿足一系列條件,如需提供200萬元~300萬元的自有資金,同時年產值至少需達到2000萬元~3000萬元 等。入駐的每一戶企業都有獨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和廠房產權證。
產業規劃
看看重慶服裝產業今后是咋布局的
市經信委輕紡處處長蔣愛民介紹,根據市政府的規劃,未來重慶輕紡服裝將形成主城(巴南)、涪陵、庫區、渝西、渝東南五大產業板塊。其中,主城以中國輕紡 服裝城為中心,主打都市時尚服裝設計、研發和加工,以及物流,其他區縣向服裝上游發展,即以都市時尚服裝產業鏈為龍頭,帶動由紡織到服裝的全產業鏈的發 展。
“紡織產業布局則在周邊區縣。”蔣愛民介紹,涪陵一帶以紡織的上游產業為主,打造中西部最大化纖紡織基地,依托120萬噸PTA的化纖上游和40萬噸PET項目,打造整個化纖產業,從原料、紡紗、織布到包括忠縣的竹纖維、竹漿造紙,以及豐都的麻紡織。
以萬州為中心,打造渝東北三峽庫區紡織城,以山東如意集團50萬錠緊密紡項目為龍頭,形成棉紡、針織產業基地,同時發展物流,帶動巫山、奉節、開縣等落后區縣的經濟發展。
渝西以合川為中心,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針織產業基地,形成面料、紡紗、織布、染整產業鏈。渝東南地區搞服裝加工、貿易、出口,并依托少數民族文化,發展 特色服裝服飾產品。“所以,各個板塊各具不同特色,錯位發展,不存在競爭,反而是整個產業鏈的相互補充和相輔相成,這將有助于未來我市整個輕紡服裝業的發 展。”蔣愛民說。{page_break}
新聞縱深
政府出資推產業升級 合力造出“渝派”一片天
如何改變重慶服裝企業的現狀?
品牌 政府出資鼓勵走出去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市服裝行業年產值將達10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市經信委輕紡處處長蔣愛民表示,我市將借助國際服裝節等盛會,集中包裝 推薦本土品牌,同時加大與國外經銷商的合作,推動渝派服裝闖蕩國際市場。蔣愛民透露,明年,市政府將拿出400萬~500萬元,鼓勵企業參加明年3月的北 京服博會,政府也希望一些企業抱團以重慶整體服裝形象亮相北京。
蔣愛民表示,一些東部企業會退出加工以及一些訂單,重慶的企業可以爭取過來,從最先的代工再自創品牌。另外,要積極走向國際市場。
蔣愛民曾多次帶服裝業內到沿海、香港、臺灣甚至海外,參加各種展銷會。她坦言,重慶企業品牌意識還不強,且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開拓國際市場能力弱。她表示,重慶中國輕紡服裝城一旦建成,將改變重慶服裝“小、散、亂”的局面,形成合力。
人才 政企聯動打破瓶頸
市服裝協會秘書長陳尚福介紹,目前本土企業的設計與管理人才來源有:一是與西南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師范大學等高校深度合作,培養本土服裝設計與管 理人才;二是培訓,把設計師送到沿海、國外交流學習,或者請外面的設計師來重慶做培訓。陳尚福表示,先把自身這個平臺搞好,培育出或者吸引設計人才自然水 到渠成。據了解,近年來,重慶服裝企業開出年收近百萬元求才,吸納設計與管理高管。
按照規劃,重慶中國輕紡服裝城將設立專門的人才培訓中心。蔣愛民還透露,市經信委正在牽頭籌建我市服裝設計人才協會。“吸納本地高校的知名教授以及本土知名設計師進來,共同培育更多的設計師人才。”
重慶尚賢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茂認為,在企業與政府的聯動下,一旦形成品牌高地,人才也就會從沿海等地流向重慶。
配套 引入沿海配件企業
“渝派服裝想做大做強,還必須解決產業鏈環節缺失。”市渝派服飾協會秘書長李勇說,由于本地沒有生產企業,重慶服裝所需的口子、拉鏈等輔料主要在沿海采購,這導致渝派服裝的價格一直高于周邊。
在此次搬遷當中,市渝派服飾協會將出面招商引資,引進外地的輔料加工企業進駐重慶中國輕紡服裝城,屆時,渝派服裝的成本將降低20%左右,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我已經在巴南的工業園內租下廠房,現在已經投入生產了。”浙江一拉鏈廠老板鄭權坤表示。
“想來重慶建廠的沿海服裝配套企業很多,現在我幾乎每周都要接到七八個咨詢電話。”市渝派服飾協會常務副會長程其飛表示,協會通過主動招商,就吸引了10余名浙江老板兩次到重慶考察,均是從事服裝面料、輔料、拉鏈和鈕扣等產品的生產的,“目前我們正在商談入駐事宜。”
程其飛表示,隨著重慶打造中國服裝之都的力度加強,越來越多的沿海服裝配套企業將目光轉向重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