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紡織企業眼中的外貿映像
“圖景。
“還有一個半月的訂單空缺”
“今年企業的形勢要比金融危機的時候更為嚴峻。”談到8月份外貿,銀潔銷售總監常浩聲音低沉。
銀潔集團主要生產家紡用品,產品銷往歐美日等國家。2008年的金融危機,銀潔曾躲過一劫。“當時,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在美國,銀潔那時出口的主要國家在歐洲,因此幸運地躲過了金融危機的第一波沖擊。”常浩說。
2010年,國際買家普遍進行了補貨,銀潔的生意也變得紅火起來。但到了2011年,形勢發生了逆轉,日本發生大地震,歐盟深陷債務危機,美國經濟尚未從谷底爬起,銀潔的三大出口市場,7、8月份訂單都出現了萎縮跡象。
“與去年同期相比,8月份訂單額基本持平,但去除產品價格上漲因素,訂單量實際上減少了5%。下半年的情況不樂觀,目前我們還有一個半月的訂單空缺。”常浩表示。
事實上,受到沖擊的不僅是銀潔集團。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的回落印證了外需疲軟的說法。數據顯示,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較上月回落2.1個百分點,降至48.3%,這也是該指數自2009年5月以來首次回落到50%的萎縮區間以內。
一時拿不出錢推掉一張大單
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不同,如今的銀潔不僅要面臨外部市場的壓力,還要面臨國內成本的飆升。
“近兩年,棉花價格漲了3倍,盡管現在棉花價格稍有下降,但仍處于歷史高位,成本未見明顯減少。另一方面,英國、希臘等客戶都在壓縮訂單,且周期明顯縮短,半年的單基本消失不見,大部分都是3個月的短單。”常浩顯得很無奈。{page_break}
威海貝童玩具有限公司純做出口,產品主銷歐美、中東。公司員工劉新穎告訴記者,一般而言,用工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10%-15%,工資上漲成為成本增高的第二大來源。“我們工廠有70多名員工,去年基本月工資為1500元,今年普遍到了1800元。”即使這樣,公司招工依然十分困難,員工缺口高達30%。
濟南凱孚瑞軸承有限公司經理侯繼剛則坦言,目前企業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因為公司場地是租來的,而銀行貸款往往不接受經營租賃權質押。由于不能通過銀行進行融資,他只能在熟人圈中謀求民間借貸。
“不久前,一個客戶想要500萬元的產品,刨除利潤和客戶定金外,企業還要投入300多萬元。由于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錢,一張大單就這樣給推掉了。”說起這些,侯繼剛依舊感到心疼。
為了活下去“虧本也要做”
“客戶給你QQ的價錢,卻讓你給他一輛寶馬,這種生意能做嗎?”對此,三通食品濰坊有限公司經理刁學彬的回答是:“虧本也要做,活下去是首要目標!”
刁學彬的話,道出了目前眾多中小出口企業的無奈。
除了原材料、用工、融資成本的上漲,出口型企業普遍面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8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23個交易日中,11次創下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匯率短期內快速升高。以2005年7月宣布匯改時的匯率計算,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達27%。2011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約3.7%。
記者采訪發現,大多數出口企業接單時會鎖定一個匯率,當時可能還有5%-10%的利潤,經過采購、生產、交貨一系列工序,拿到錢的時候往往在幾個月之后,匯率已經變動,純利潤率可能要少幾個百分點。
即便如此,國外客戶還在拼命壓低價格。刁學彬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情:今年以來,國內冷凍草莓一噸的價格在7600元左右,而他賣給客戶的價格僅為8000元/噸,扣除用工等成本,公司每噸實際虧損300多元。
雖然在刁學彬看來,這無疑是一種“賣血”行為,但實屬無奈之舉。“打國際市場,不是吃這盤菜不吃那盤菜一樣簡單。現在,外需市場不活躍,客戶需求不旺盛,大家都在搶訂單。”
他補充說,“之所以虧本都得接,是因為市場丟了,就再難找回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