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在京揭曉
“十二五”是紡織行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時期,而創新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去年9月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會議確定了要在行業內評選、表彰和宣傳一批管理創新的典范。經過近一年的調查研究,經過廣泛搜集并梳理行業內加強管理和管理創新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是具有時代特點和導向意義的典型經驗,旨在為行業、企業拓寬發展思路提供多種管理創新的借鑒,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2011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在京揭曉
9月20日,6家在不同管理領域具有鮮明特色且勇于理論探索的紡織企業,經過多輪評審躋身“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的首屆得主。
此次評審是經過嚴格篩選,公平競爭。全行業申報從去年底就全面鋪開,并多次組織專家商議制定了科學的評選辦法。為了真正實現“高規格、高層次”,本次管理創新成果大獎采取了主要由各紡織專業協會推薦,再由行業和大專院校組成的專家組調查、總結、提升、評選,最后由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會議決定的方式來把握最終評選結果。
今年2月底各專業協會推薦程序陸續結束,入圍14家企業。4月份由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組織行業及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進行初評,專家組成員來自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單位,代表了行業的權威陣容和最高專業水準。經過嚴格遴選,無錫一棉、如意集團、山東魯泰、吉林化纖集團、常州旭榮、青島紅領6家企業脫穎而出。5月底,專家組分成三組,每組赴2家企業進一步考察,對企業的經驗進行梳理和提煉,形成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創新成果匯編及專家評點。{page_break}
2011年6月8日,在西安召開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擴大會,會上對6家入圍企業進行了民主討論。幾位副會長及企業參會代表分別在會上發表了見解,大家對評選出的6家各具特色的管理創新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普遍感覺開展紡織行業的創新成果推廣很有必要,樹立的行業典型有學習價值。8月底以前專家組又對入圍的6家企業的材料,進行了進一步修訂及點評。
這次評審的重點在于對管理“創新點”的考察和篩選。據了解,本次管理創新成果大獎的評選條件除了參考企業的基礎資料外,最重要的是看創新成果是否對當前行業發展具有示范和指導意義。從最終勝出的企業管理創新經驗來看,提高勞動生產率、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節能減排及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商業模式創建等都是跟當前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熱門主題。此次獲獎的6家企業管理“創新點”可以概括如下:
無錫一棉在普通的棉紡裝備上,通過流程再造、工作法創新,在不增加勞動強度的前提下實現萬錠用工25人以下,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又提高了工人收入,以軟實力、巧戰略破解了紡織行業工人勞動強度大、招工難、勞動成本增加、企業利潤被上下游擠壓等困境。他們在新思維指導下創造了新工作法、新操作法、新產業組織、新運作機制、新管理模式,堪稱一場管理系統創新再造工程。
如意集團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基點,在質量創新、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優秀的管理創新成果,步入了創新驅動增長的科學發展之路。其自主創新涵蓋了技術原始創新、技術集成創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了多元化創新,技術合作消化吸收再創新,使創新實效頗為顯著。依靠自主創新,企業已構筑起具有集聚、示范、影響和輻射作用的自主創新高地。
吉林化纖集團構建的天竹纖維產業聯盟作為一個既以縱向產業鏈為基礎、又包括相關橫向產業的聯盟,不僅開創了行業組織創新的先河,也開創了全新的商業模式。聯盟聯合國內相關產業及科研院所共同開發天竹纖維及其下游產品,在急劇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中及時調整市場、兼顧產業鏈利潤分配,運用新型商業模式推動整體市場不斷增大。
魯泰集團成功解決了如何在新形勢下通過管理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充分運用節能減排技術,重構行業現代化管理運行和使用模式,實現了全產業范圍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其主要成果突出表現在實施節能減排,打造全產業鏈低碳經營模式,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全國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青島紅領集團在管理創新方面的突出成果,主要表現在探索了一條中國服裝企業通過兩化融合塑造自主品牌的特色發展道路。以理念及戰略創新為先導,以信息化為支撐,積極開展針對高端消費群體的量身定制(MTM)業務;以需求為導向,推動個性化、差異化戰略,倡導和實施面向終端的“F2C”營銷模式,改變傳統的運營模式和贏利模式,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服務能力及集約化水平。
常州旭榮作為跨國公司在內地的制造公司,率先改變傳統“接單—加工—銷售”模式,獨辟蹊徑地創導了D2S(從設計制造到服務)的紡織制造業競爭模式,整合供應鏈,實現設計、研發和服裝成衣制作一條龍和打包式制造服務。當不少企業以犧牲社會與環境成本或壓低勞動成本的方式求生存時,它卻走出了一條企業和諧、社會包容、客戶滿意、發展均衡的社會升級和經濟升級并行不悖之路。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天凱表示,和其他傳統行業相比,紡織行業在管理上有極大的潛力,但還未充分挖掘出來。通過與信息化、高新技術等領域相結合,傳統行業的管理模式將獲得再造與重塑,例如在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多方面都有深入探討的空間。同時可以看到,有些大企業的創新思維非常超前,管理基礎也相當牢固,有條件、有義務在行業內發揮更廣泛的引導作用。
據悉,作為推廣活動的后續步驟,被表彰企業的管理創新成果還將編寫成案例等形式,通過各種宣傳平臺進行滲透,并根據企業的需要組織交流。每個企業的地域環境、經營模式、管理者性格和發展路徑不盡相同,這就意味著管理創新的模式不一而足。別人這么做,你不一定學得來,但最起碼應當知道先進企業的先進做法,一旦時機成熟,誰知道它會不會是一次原地騰躍的起點和動力呢?
2011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合影{page_break}
獲首批“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1、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
2、山東濟寧如意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3、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5、青島紅領集團有限公司
6、常州旭榮針織印染有限公司
“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入圍企業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1、孚日集團
2、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諾奇股份有限公司
4、浙江金三發新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5、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6、義烏華鼎錦綸股份有限公司
7、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
8、深圳富安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