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品牌售假再度曝光!企業誠信在哪?
全球知名體育用品企業耐克近日被曝一款籃球鞋的氣墊配置在中國內外采用不同的兩套標準。在中國銷售價為1299元,同款鞋在美國售價為125美元,除了價格歧視外,在美國銷售的同款鞋有兩個氣墊,在中國銷售的卻只有1個氣墊。然而,耐克仍按照2個氣墊進行廣告宣傳,涉嫌欺騙消費者。
耐克中國區公關孫鵬9月9日表示,因為公司錯用了前腳掌及后腳掌均內置氣墊的宣傳材料,向消費者表示歉意。
這又是一出“掛羊頭賣狗肉”的鬧劇。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國人購買能力有所提升,對“洋產品”的消費需求也不斷擴大。然而,困于監管的漏洞和認知的局限,一些洋品牌價格欺詐、虛假宣傳得以渾水摸魚,極大地損害了國內消費者的利益。很明顯,耐克事件拷問商業誠信,同樣的款式卻不同價格!倒底是什么助長了耐克的底氣?洋品牌售假的底氣何在?
近些年來,從懷揣西洋野雞大學學歷的成功人士,到貼著洋標簽的國內商品,一出又一出 “土雞變鳳凰”的故事輪番上演,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一些國內制造的商品一經“洋包裝”,立即身價倍增,追捧者還趨之若鶩,渾然不覺受騙,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對“洋品牌”的過分崇拜也是中國消費者容易被“忽悠”的原因之一。盲目的信賴必然帶來非理性的選擇,像耐克的暢銷,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消費者只看洋標簽,不仔細察看產品質量,給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機。
從新聞上來看,耐克在中國銷售的卻只有1個氣墊,仍按照2個氣墊進行廣告宣傳。致使這種“鬧劇”的發生,還是有著多種原因。比如,少部分消費者崇洋媚外,迷信“洋貨”的虛榮消費觀,就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深究的是,為什么“耐克”之類的洋品牌價格欺詐、虛假宣傳還能“暢銷”多年,經媒體曝光后才被有關部門調查?在對具體市場違規行為進行處罰的同時,反思其中的制度成因和監管漏洞,就顯得更為重要。
消費者維權機構的失語也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欺詐消費者行為。“錢多、人傻、維權無力”,天下再找不到這樣適合“忽悠”的地方了。從近年來一部分消費者權益被侵犯的案例來看,大多非消費者維權機構被曝出,而在這些案例發生之后,部分消費者維權機構不敢替消費者說話,使得消費者權益無以伸張,而對欺詐企業的索賠難以開展。也是部分創業為所欲為,做假廣告的一個。
耐克事件給我們的市場秩序和產品質量再次敲響了警鐘。
筆者認為,解決假洋品牌問題需要多管齊下——企業要堅持誠信經營理念,政府部門要加強相關環節的監管,消費者也要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消費者敢于說不。當前,如果僅僅就事論事,一個品牌出了問題就解決一個,那么耐克事件之后,出現問題的品牌也許會更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