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然回首十年已過 華爾街風雨過后的巨變
這一幕令人難以忘懷:自9.11恐怖襲擊開始的四個工作日內,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簡稱:紐交所)暫停了交易,當時就在不遠處,世界貿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的廢墟上的烈火還在燃燒。
當時的紐交所是一家非盈利改變:數千名交易員扯著嗓門喊出買入或賣出的訂單。由于曼哈頓下城被塵埃所覆蓋,政府官員又禁止一切非必要人員進入該區域,直到之后的周一(9月17日)紐交所才重新開市。
8月12日開盤之前,紐約證交所交易大廳內十分安靜。時至今日,紐交所已經成為公開上市交易的盈利性企業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的組成部分。電子化交易變成了主體。而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從地處紐約之外的辦公樓里,便可以即時處理交易信息,實現無縫鏈接。這一轉型并非完全由9.11事件所推動,但它卻是重塑華爾街的許多變化之一。
紐交所對其交易大廳的依賴程度已經大大降低,其2006年收購電子交易商Archipelago及其同德意志交易所(Deutsche Borse AG)合并的待決交易增加了其全球知名度。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史密斯(Roy Smith)說,如今,華爾街與其說是一個地理概念,不如說是一個心理概念。
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后,觀察人士預測,紐約金融業精英會因安全風險逃離曼哈頓南端,紐約的金融業也可能萎縮。10年后,紐約金融業的規模確實縮小了,金融機構的分布也更加廣泛。紐約州數據顯示,紐約市證券業從業人員的數量從超過19萬人下降到16.8萬人。世貿雙塔的倒塌加快了大公司撤出曼哈頓下城的步伐。曾是世界貿易中心最大租戶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已將其總部搬至中城,并將其它一些業務遷出紐約,以避免業務中斷的影響。
華爾街卻遠未荒蕪。紐交所、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和紐約梅隆銀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是那些主要業務還留在“街”上的金融機構的代表。在曼哈頓下城六個街區之遙,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新總部大樓已經啟用,大樓就位于從未離開紐約的金融業巨頭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的北面。
電子化交易的興起減少了利潤豐厚的傭金收入,主要金融機構因此轉向了固定收益證券等其它業務,這包括在2005年前后的經濟繁榮期時各類住房貸款支持證券的銷售。
雖然這一業務在2005至2007年期間推高了華爾街的利潤,并令無數交易員發財,但它同時也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做了鋪墊。
由于投資者規避風險,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這樣一度受人尊敬的公司因沒有能夠得到救援資金而紛紛倒下。在9.11恐怖襲擊之前,雷曼兄弟曾租用世界貿易中心和毗鄰的世界金融中心(World Financial Center)的辦公室,9.11之后才搬到中城。三年前的9月雷曼兄弟的破產迫使政府提供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擔保以支持銀行系統和金融市場,這也為如今緊張的市場和脆弱的經濟復蘇埋下了隱患。
有的人說對金融業的擔憂已經過了頭。但銀行業的前景何時能夠變得清晰尚不清楚。史密斯說,對于金融行業來說,現在的情形像9.11恐怖襲擊時一樣糟糕,但卻不敵9.11后從繁榮到蕭條的那個過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