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來時路 “棉”淚沾衣濕
近期,東莞兩大行業知名企業的倒閉引發了市場不小的震動,擁有2000多名員工的玩具企業“素藝”和紡織企業“定佳”突然倒閉,一股“制造業寒流”再次侵襲的擔憂彌漫。紡織行業人士說,這一輪制造業困境導致東莞10%的紡織企業不堪重負,短時間內看不見“云開月明”的跡象。
一葉知秋。雖然不清楚紡企“定佳”突然倒閉的深層次原因,但訂單不佳、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加快肯定是影響因素。“現在紡織企業一天比一天難做,開機一天賠一天,已經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紡織企業停產放假,如果近期產品銷售情況不能好轉,預計將有更多的紡織企業停產放假。”山東菏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據他介紹,山東某大型企業已在半月內數次大幅下調4級皮棉采購價。
而在河南新野,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由于棉紗訂單急劇下降,甚至無單可接,市場觀望情緒加重。為了規避風險,當地紡企大多停機觀望,全縣130家紡織企業已放假90家左右,停機率高達70%以上。
在福建長汀,記者了解到,近60萬紗錠的紡織產能到目前為止開機不足30萬錠,有的工廠基本停產,有的則關停部分生產線,加上受銀行銀根緊縮、貸款利率增加、原材料價格不穩定和加工費上漲等因素影響,紡織企業繼續壓產的可能性增大。
在河北邯鄲,近日三級皮棉價格已落至19600—19800元/噸,有一家400型企業為了急于回籠資金,與山東一家企業商定的到廠成交價格在19700元/噸,每噸虧損近6000元。
下游行業如此“不堪一擊”,回望上游,棉價的“過山車”行情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自去年9月初棉花市場加速上漲行情啟動,到今年春節后價格一路振蕩下行,幾乎完成了一個“過山車”游戲。
今年以來,國內CPI指數節節走高,而棉花價格卻步步走低,現貨價格甚至跌破了19800元/噸的收儲指導價。市場到底是怎么了?在CPI迭創新高和棉價自年后高點下跌近40%的情況下,下半年鄭棉期貨又將如何運行呢?
“上半年棉花市場的弱勢行情主要是供需不給力造成的。”棉棉工作室趙中華如是認為。最新的美國農業部7月份報告顯示,棉花初始庫存上調,而產量及消費量下調。“初始庫存上調主要是因為美國和印度庫存增加,全球年終庫存上調近6%至5100萬包。由于紗廠庫存充足及棉紡織品中聚酯替代棉花量增加,7月份全球棉花消費量下調近2%。需求增長放緩導致一些國家進口量下調,其中中國需求減幅占一半以上。”
而本年度后期供給充裕和新棉豐產預期將繼續壓制棉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截至7月22日,購銷環節尚有皮棉庫存96萬噸,目前每周銷售量在10萬噸,按此進度推算,本年度末這一環節仍有50萬噸棉花待售,加上黃河流域棉區采摘有望提前,各主產棉區單產預期正常偏好,新舊年度交接時期市場供給會比較充裕。
長江期貨棉花分析師黃駿飛近日參加了由他們公司與湖北銀豐集團聯合組織的湖北棉花產業鏈的調查,他告訴記者,產業鏈庫存較大是棉花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從棉農、棉花加工企業和紡織企業等三個產業鏈主體看,都存在一定的庫存風險。棉農方面,還有少量農戶由于去年惜售導致目前尚存一定的籽棉沒有出售,但比例不是很大。庫存最為嚴重的是棉花加工企業。”從調研的情況看,只有少量企業清空了庫存,一般的中小型棉花加工企業,皮棉庫存量在1000噸左右,有些企業庫存量甚至超過了2000噸,占其年銷售量的25%左右,形成了相當大的庫存壓力。紡織企業方面,庫存主要集中在棉紗上。目前紡織行業的情況是,棉紗出貨困難,銷路打不開,積壓的棉紗庫存可以用到9月份。由于銷路不暢,紡織企業一般在棉花采購方面采用按需采購的方式,棉花庫存很少。“總的來看,目前的庫存增加是由于產業鏈下游需求不暢所致,如果需求不能有效改觀,那么目前棉花產業的僵局就不會被打破。”黃駿飛作出如此判斷。
工信部近期公布的一份有關今年上半年全國紡織企業運行情況的報告稱,棉價的下跌給紡織行業造成了較大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觀望氣氛深厚,影響行業信心。棉價持續下跌,導致企業不敢下單,去庫存意愿加大,全產業鏈銷售不暢。二是庫存增加,開工率下降。三是利潤空間大幅壓縮,目前32支棉紗價格在29500元/噸,即使按照目前價位購進棉花,噸紗虧損也在千元左右。從報告反映的問題看,由于生產成本壓力,影響了國內紡織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國內訂單流失不少。其中,1—5月份,美國從我國進口的棉制品數量下降13.4%,而其從越南、孟加拉國和印尼進口的棉制品數量分別增長9.4%、9.1%和10.1%。不少企業反映,今年訂單同比下降20%左右。
“紡織企業融資難問題也不能忽略。”河南一位棉商告訴記者,銀行“存準”率和利率的不斷上調不但增加了從銀行貸款的難度,而且提高了民間借貸的成本,這對銀行融資渠道不暢、以民間融資為主的中小紡織企業影響尤為嚴重。來自工信部的數據也顯示,今年1—5月紡織行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37.8%,高出主營收入增速6.7個百分點。黃駿飛表示,由于大量棉花庫存的積壓,企業資金相當緊張,不少企業選擇了在倉庫進行棉花質押的模式套現。
針對下半年的紡織業和棉花市場形勢,記者對棉商、紡企和棉花分析師進行了調查,普遍反映悲觀,有的企業甚至用“看不到曙光”來形容,認為今年情況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更為嚴重。他們看淡后市的主要原因是產品銷路不好,此此同時,原材料、能源及人力成本在增加,人民幣也在不斷升值,信貸政策沒有放松跡象,企業訂單不足,產品積壓嚴重,企業開工率下降。有部分企業認為,現貨價格可能會暫時跌破19800元/噸,但時間不會太長,該價位會成為現貨價格的一個較強支撐。多數企業認為合理的棉花價格波動區間在19800—22000元/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