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企老板出逃看紡服業結構調整與轉型的重要性
近日,東莞市一家紡織服裝企業因老板神秘失蹤,工廠拖欠工人上百萬元工資而引起當地媒體關注。
據當地媒體報道,這家企業的老板韓某是東莞本地人,在東莞市辦工廠已有20余年,韓某不僅自建了廠房,還擲重金買下了工廠所在的30畝土地。
在這家企業內部,上至高層下至車間一線員工,從他們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們對韓某本人充滿了信任:由于老板的身家性命全都壓在東莞本地,比起其他外來商人,這樣的老板在遭遇困境時不會輕易拖欠員工工資,退一萬步講,就算老板撐不住了,至少也不會使出“人間蒸發”的下策。
但不幸終究還是發生了。在工廠林立、加工制造業發達的東莞,老板丟掉工廠攜款失蹤的事件其實算不上什么轟動的新聞,但這一次有所不同:韓某作為本地老板拋棄在家鄉苦心經營20余年的家當,這打破了當地打工者對韓某這樣的老板們的“原始信任”。
說得再直白一點,韓某的舉動觸碰了打工者心里的底線,處于弱勢地位的員工恐怕再不會輕易相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傳統處事邏輯了。再者,下訂單的企業在尋找合作工廠的時候會更加謹慎,對代工工廠的考察期也會加長。由此看來,韓某的舉動不僅傷了員工的心,而且這一事件很可能會在行業內外發酵,進而影響到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招工、訂單獲取等方方面面。
韓某突然失蹤事件背后,其實還有更多值得關注的問題,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讓韓某做出了舍棄20余年基業的抉擇?近年來,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伴隨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用工成本大幅增加、企業融資難、電荒等因素,企業的生存愈發艱難,各界對這類企業轉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當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勢必要以淘汰一批企業為代價,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經營者們應該保持一種良好的進取心態。比起韓某舍棄家業帶來的危害,消極態度其實更為可怕。
如今,改革開放已逾30年,許多經營多年的企業早已步入正軌,無需經營者投入過多精力。但隨著一個又一個善于資本運作的年輕對手的崛起,實業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很顯然,誰擁有“二次創業”的激情,誰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