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凋零”
過去一年最牛氣的商品似乎正在逆流而動。
從去年年中至今的10個月,商品棉花顯然是這輪變革中的明星。美盤的棉價其間幾乎翻了兩倍,從大約每磅70美分一路攀升到210美分。供應緊張的基本面幾乎掩蓋了一切宏觀面的不足,不論是中國進入流動性緊縮通道,還是日本的大地震,都沒有撼動居高不下的棉價。而4月初至今,雖然美元的繼續下滑支撐了部分商品價格,但棉花卻突然啞火了,ICE市場的棉價過去一個月蒸發了約25%,中國國內的棉花價格也回調了超過20%。
棉花這回“陰溝里翻船”絕不能怪宏觀環境不好。美聯儲的QE2政策將在今年6月末到期,美國推出量化寬松計劃的可能性其實是商品的共同利空。且在4月26~27日美聯儲議息會議之前,棉價就已經延續了近一個月的下跌。有業內人士指出,內外盤棉價先于多數商品下跌,可能緣于其自身現貨市場因素,供應緊張緩和與需求的下降導致棉價疲軟。
宏源期貨報告稱,最近幾周,美棉出口簽約量連續出現負值,中國取消了大量訂單,可能導致美棉出口達不到目標。與此同時,澳棉和巴西棉今年大豐收,新棉即將大量上市并裝運出口,而且當前的價格很低,對美棉出口以及國際棉價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雖然天氣因素有望給市場提供支撐,但恐怕難以抵擋棉花供應面寬松以及中國需求明顯受挫給市場帶來的沖擊。
作為全球最大產棉國的中國,今年的供需情況也有所改善。在本周一舉行的第二屆(2011年度)棉紡企業期貨套期保值交流會上,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信息監測中心總監馮夢曉就表示,不出意外的話,2011年度全球棉花供需矛盾將明顯緩解,期末庫存有望再次恢復到1000萬噸以上。鑒于本年度工商庫存比重較大,棉花消費受多種因素制約,中國棉花市場供需存在由偏緊走向平衡的可能。
馮夢曉介紹,2010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庫存下降、外棉主要供給國政策調整以及全球性超常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促成之前棉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國內棉花價格2005~2010年的年度漲幅分別是5%、3%、-5%、-5%、40%和86%。2009年和2010年棉花的年度漲幅突破常規區間,主要是由于2010年度全球棉花期初庫存下降至869萬噸,為1997年度以來低位,而中國棉花期初庫存約為232萬噸,也創下1995年度以來低點。
如今,以上這些利好因素已不復存在,而全球流動性的緊縮卻步步緊逼,中國去年以來先后10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并多次加息,印度、韓國等經濟體也有收緊政策出臺,歐洲央行也于本月初宣布加息。目前,距離美國的QE2結束也只剩下2個月,盡管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不高,但任何的超出“維持0利率”預期之外的舉措都將對以棉花為首的商品構成打壓。
棉花上的投機資金也開始撤出市場。據CFTC歷史持倉報告看,美盤棉花管理基金的凈多持倉從2010年四季度以來就呈現下降趨勢,從去年9月高峰時的56000手左右滑落到上周時的19000余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