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不退的棉價 “燙傷”了棉紡產業鏈
棉花產業鏈較長,從棉花種植開始要經歷棉花采摘——軋花廠加工——棉價,“燙傷”了棉紡產業鏈。
棉價“高燒”或難退
此輪棉價的大行情可推至2008年。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紡織市場極度萎縮,整個產業鏈的銷售都陷入困境,最終導致棉花用量大減,價格下跌,至2008年11月底,3級棉花價格已降至10000元/噸上下。但是進入2009年,隨著棉紗、棉布市場的轉好,棉花需求出現轉機,價格也一路飄紅。然而由于棉花種植效益的下降,高走的棉價并未換來2010年棉農的種植熱情,2010/2011年度我國棉花產量僅為653萬噸,而棉花需求依然旺盛,缺口高達370萬噸,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依靠進口來緩解,但中國260萬噸的進口配額距離370萬噸的缺口還有110萬噸的巨量,而且目前來看,主要棉花出口國的棉花可供出口的數量并不多。因此,目前棉花整體的供需形勢仍然相對緊張,為后市棉價繼續維持高位奠定基矗
近期,雖然棉價在30000附近振蕩,攀升動力不足,但筆者認為,棉價經過短期振蕩后將迎來一輪上漲。
第一,現貨價格微跌但持續維穩堅挺。3月初棉花現貨均價達到31241元/噸的高點后振蕩不前,目前基本維持在30547元/噸,但以此計算目前9月合約的期貨價格還是明顯偏低,因為理論的期貨價格應該等于現貨價格加上持倉成本,以此推理后期棉價還存上漲空間。
第二,資金熱捧。去年高企的棉價吸引了市場大量資金參與,鄭棉市場的資金流量從前幾年維持的20億元一度躥升,截至昨日市場資金量高達139.91億元,資金炒作力度之大不可小覷,而在市場資金炒作的推動下棉價更是易漲難跌。
第三,季節性因素。目前是季節性因素影響明顯的階段,因為棉花即將播種,在此期間為了穩定棉農的情緒,棉價往往易漲難跌。
綜合以上分析,預計后期棉價“高燒”或難退,但高漲的棉價在下游傳導上仍存在很大的難題。
中游傳導快,下游消化難
對于中游的棉紗加工企業來講,雖然目前棉價的大幅上漲已順利傳導至棉紗價格,但是因很多下游企業無法承受目前高企的紗線價格,部分企業轉向采購價格低的化纖產品,致使棉紗的銷售情況并不樂觀。
由于棉價猛漲,下游的紡織服裝企業訂單報價普遍同比上調20%—30%,個別產品甚至上調40%。而外商難以接受20%以上的提價,部分歐美客戶縮減在華采購量,更多傾向從東南亞采購。
總體來講,目前下游的紡織服裝企業不僅要面對訂單減少的壓力,更要承擔有單不敢接的壓力。這種壓力更多是來自“原棉、棉紗、面料、加工”整個產業鏈層層傳導而來的成本壓力。因此,在難以確定長單的成本和售價的局限下,很多企業基本只接3個月內的短期訂單。
借力期市,涉棉企業謀求發展空間
棉價過高,企業面臨較高的成本壓力,利潤空間萎縮,這時企業可以進行套期保值來鎖定一定的利潤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