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對中國抗輻射產業影響有限 市場未出現明顯波動
受日本地震和核事故影響,抗輻射產業受到關注。抗輻射防護裝備、防輻射面料服裝、碘片、輻射改性材料、核輻射檢測設備等多只抗輻射概念股出現大幅上漲,甚至漲停。但是當災難過去11天后,記者采訪了部分公司和分析人士,他們均表示日本地震對中國抗輻射產業的影響有限,市場沒有出現明顯波動。
生產核泄漏輻射防護裝備且具有軍隊背景的際華集團股票,在日本核事故發生后表現活躍,15日和16日兩天累計漲幅達18.04%。21日,際華集團董事會秘書王興智表示,公司訂單沒有受到影響或者出現變動。抗輻射產業雖然受到高度關注,但是人們的心理作用大于實際的污染情況。
他說,防輻射要根據不同的類級進行不同的防護。核泄漏事故在世界范圍內很少發生,而且國家出于核安全的考慮,對抗輻射防護裝備有相應的應急儲備。技術和數量都由國家相關部門來定。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生產安排,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不會組織生產。
“并不是因為日本發生核事故,我們才考慮抗輻射、防護裝備和核輻射檢測設備的生產。整個核工業體系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意外事故的防護,包括測量體系和防護裝備等多個方面。每個國家都是有考慮、有計劃、有安排、有生產、有儲備的,而且整個體系管理非常嚴格。日本的核泄漏事故是可控的,不會影響到我國抗輻射產業。”國家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退休研究員趙亞民告訴中國經濟時報。
“民用服裝類防輻射產品最近也受到較多關注。受日本核事故影響,國家可能會提高防輻射的戰略要求,促進防輻射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鏈的升級,但是這種影響非常短暫和有限。”王興智說。
中投顧問研究員李勝茂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表示,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根本辦法是提高核電站安全系數,而不是單方面被動地提高防輻射材料的科技水平。日本核泄漏對防輻射產業的帶動作用是暫時的。
日本對影響區域內的居民采取的預防手段主要是派發碘化鉀片。受此影響,碘化鉀片的生產廠商成為“抗輻射藥”概念的受益者。據媒體報道,日本核事故發生后,力生制藥、美羅藥業等股價出現上浮,但是,國內尚無公司獲得碘化鉀片或者其他抗輻射用藥的出口認證,無法分享該部分市場。
22日,力生制藥銷售部程先生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近期碘化鉀片的銷量并沒有大幅變化。
“碘片的生產主要不是為了防輻射。本來市場就不大,而且公司早在日本發生核事故之前就已經停止了碘化鉀片的生產,近期也沒有恢復生產的跡象,所以市場實際受到的影響較小。”力生制藥證券部岳先生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