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漲跌讓棉農陷入兩難境地
如今,棉花價格仍舊處于下跌通道中,雖然下跌幅度有所緩和,但下跌走向似乎并沒有改變跡象。雖然當前的籽棉收購價格遠高于去年,但和前期的最高價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在籽棉收購尾聲,對于明年的棉花種植面積,這些因素導致棉農猶豫不決。據(jù)中國棉花協(xié)會棉農合作分會于2010年11月對內地12個省市263個縣、1700多個定點農戶進行的2011年植棉意向情況調查顯示,前期棉花價格高漲,棉農種棉積極性提高;后期棉花價格波動加大,棉農陷入兩難境地。
價格漲跌影響植棉意向
今年棉花價格從上市以來一路攀升,漲幅高于其他農產(chǎn)品。山東、河北等地籽棉收購價格最高升到15元/公斤左右,長江流域各省市棉花價格也漲到了14.2—14.4元/公斤。棉農大多反映棉花價格好,雖受天氣條件的影響單產(chǎn)不高,但收益不錯,對來年種植棉花積極性較高。11月10日之后,籽棉收購價格出現(xiàn)轉折,一周之內下調了2元/公斤左右,棉花交售工作基本停滯。其中長江流域大多棉農即收即賣,但降價之后想賣卻無人收,極少數(shù)收購者又給價太低,棉農不急用錢一般也不愿出售;黃河流域則是有人收而無人賣,價格高時惜售沒賣,價格低就更不出售了。價格的大漲大跌,使棉農比較迷茫。另外,棉花所需的農資價格和勞動力價格上漲,相比其它農產(chǎn)品又費工費時,收購價格和種植成本是明年植棉意向增幅不大的主要原因。
植棉意向小幅增加
按照被調查棉農數(shù)據(jù)加權平均計算,2011年長江流域植棉面積繼續(xù)增加,預計增幅11.7%;黃河流域棉農積極性不高,預計增幅4.9%。
長江流域今年棉花播種較晚,生育時期推遲,受天氣條件影響,棉花不同程度的受災。截至11月15日,棉花采摘的進度僅超過7成。11月中旬棉株上仍有較多棉桃,后期天氣情況好轉,棉花吐絮集中,產(chǎn)量有所增加,加上價格較好,棉農已出售大半,收益好于種植芝麻、大豆等其他農產(chǎn)品。棉農對來年種植棉花比較積極,準備增加面積的戶數(shù)占調查戶數(shù)的38.4%,其中江西、湖北、江蘇等省棉花種植面積漲幅在12%以上。盡管今年的棉花收購價格較好,仍有20%的農戶處于徘徊觀望狀態(tài),特別是11月中后期棉價下調,使得棉農感覺種植棉花風險加大,對面積安排猶豫不定。另外,還有34.2%的農戶維持種植面積不變,7.5%的農戶準備減少植棉面積。
截至11月15日,黃河流域棉花采摘進度已超過9成,基本處于掃尾階段。該流域棉農有存棉的習慣,前期棉花價格高時,棉農惜售,大多沒有交售,出售進度僅4成左右。后期棉花品質好轉,但棉花價格卻出現(xiàn)下調,棉農拿著好棉花賣不了“好價格”,心理落差較大,對來年的植棉熱情不高。其中被調查的近半數(shù)棉農表示,保持今年植棉面積不變,僅24.2%的棉農準備增加棉花種植面積。
另外,今年山東、河南、河北等主要棉區(qū)在棉花結鈴吐絮的關鍵期遭受陰雨寡照、洪澇等災害性天氣,棉花受災較重,個別棉農棉花絕收,損失慘重,失去了植棉熱情,16.8%的棉農準備繼續(xù)減少植棉面積,近一成的棉農仍處于觀望徘徊中。

2、本網(wǎng)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wǎng)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wǎng)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