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之城”加速轉型 機智面對節能“大考”
“一座建在布匹上的城市”,很多時候,國內傳媒界如此形容紹興。
作為國內民營經濟最早起步的地區之一,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紹興大量的農民進入了這一低門檻的產業。大量的財富神話,從紡織業中誕生,無數的勞動力被卷入到了那些布匹流水線上。
但是,從2005年前后起,紹興的紡織業就處在了備受爭議的位置上。有人將其描述為是夕陽產業,有人認為以“輕小集加”方式發展起來的這種經濟模式,已經走到了階段性的拐點上。
2008年的金融危機,曾讓紹興紡織產業經歷前所未有的陣痛。但是,經過如此打擊,紹興紡織業并未傷及元氣。事實上,它在不到短短一年的時間里迅速恢復了過來。但從今年開始,一些紡織工廠又命懸一線。根據不久前發布的消息,紹興縣正在實施印染行業非法、落后、過剩產能關停淘汰工程。
消息說,至9月15日之前,紹興縣將淘汰7.1億米布的印染產能,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按照該縣的目標,將把印染企業總數減到100家到120家,印染布的產量減少到100億米到120億米。而截至去年的數據是,紹興縣擁有近200家印染企業,共生產了156億米印染布。
這156億米布,總利潤為13.11億元,也就是說,平均每米布只掙8分錢。紹興縣對高能耗企業痛下殺手的同時,提出的一個新目標是,將效益增加一倍以上。
面對節能減排“大考”的沉重壓力,紡織業顯然再一次地被放到了關注的焦點上。對于今后的選擇,大方向無非有二:實現紡織業自身的升級;二是依托其積累起來的資源,進行產業的二次選擇,或進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今天的紹興依然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紡織集群基地。在紹興縣,以縣城柯橋為核心、方圓30平方公里內,就擁有一個囊括PTA、化纖、織造、印染、服裝、家紡、經編、紡織機械及紡織軟件的產業體系。而諸暨大唐、嵊州等地,是全球最大的襪子、領帶基地。
出入于大量的紡織工廠之間,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的一個事實是,紹興大量的紡織企業正在徹底改變原來的商業思維。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量大面廣的紡織企業正在進行組織、技術、管理等的體系化創新。
不久前,央視少兒頻道播出了紡織商人出身的丁立清領導的企業制作的動畫大片《少年師爺》。在談到歷時5年創作而成的這26集片子,丁說,他在那個時候見到了自己在紡織業里的天花板,于是開始了當時被人認為的“不務正業”。
放棄紡織業,進入新產業,這樣的人在紹興紡織業中大有人在。新經濟、新技術,總會誘惑各種夢想家們去汲取自己的奶酪,從而從紡織業向著“非紡”過渡。
但事實上,紡織與“非紡”在今天的紹興是一個模糊的邊界。作為基礎產業的紡織,是大量非紡產業的資本源頭。而在紡織業里,隨著各類設計、軟件、營銷公司的出現,你也很難將其一味地看成是那些傳統的布匹制造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