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業“低碳時代”遭遇瓶頸
"綠色、低碳"成為全球發展的新主題,技術相對落后、污染物排放嚴重的中國紡織業該如何應對挑戰?
記者最近走訪紡織業界和科技界的專家學者,他們指出,只有加速與"低碳時代"接軌、加快技術突破實現"綠色升級",才能走出困局。
中國紡織業遭遇"低碳"瓶頸
紡織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比較明顯的產業之一。近20年來,紡織工業與納米、信息等技術交叉滲透,民用紡織品品質不斷提高,纖維制品不斷向高性能、智能化發展,成為工業、農業、軍事、交通、土木工程、醫療衛生重要基礎材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介紹說,目前我國目前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占全球的50%,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出口額的14.4%。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紡織行業的規模以上企業有5萬家,是全國32個行業中第三大行業,紡織工業從業人數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數的14%,紡織工業增加值占中國工業增長值的8%。
然而,我國紡織工程科技與國外先進水平依然差距明顯。孫晉良介紹說,從產業鏈前段看,紡織纖維材料制造量大,但高端纖維少、中高端面料開發不夠、紡織產品中的產業用紡織品比例偏低,尤其是,"紡織行業現有175個產品獲得國家名牌稱號,但沒有一個世界名牌";從裝備和信息化水平看,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對環境影響看,我國紡織印染行業污染物排放嚴重,"2007年我國棉印染單位產品水耗是美國1990年代的2倍,綜合能耗是加拿大1990年代的2.4倍。"
隨著低碳經濟模式和低碳發展理念的廣泛認可,污染物排放嚴重已成為我國紡織印染行業的集體瓶頸。東華大學副校長俞建勇教授指出,由于紡織產業整體制造過程比較長,資源消耗多,污染排放大,紡織業的發展日益受到資源環境約束。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沈安京表示:"中國紡織工業面臨的低碳考驗非常嚴峻,尤其是發達國家實施‘碳關稅‘將使處于紡織供應鏈低端的中國紡織業受到巨大沖擊。"他舉例說,一條400克的滌綸褲,如果壽命2年,洗滌、烘干、熨燙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47公斤,而一件250克的純棉T恤,"一生"會排放二氧化碳7公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