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農種棉意愿下降 國家扶植政策需加強
通過近幾日在河南、山東部分地區的走訪調研,明顯感受到,今年內地棉花產區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目前新棉長勢良好,單產有望優于去年,重點需要關注今后一個多月的天氣情況;二是傳統棉花產區種植面積萎縮,棉農種植意愿下降。針對棉花種植,產區普遍認為國家亟需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內地產區的棉花種植模式也需改進。
眾所周知,棉花價格波動較大,加之產量受天氣和病蟲害影響較大,棉農種植風險很大。據產區農業局人員向記者反映,相對于小麥、玉米等的最低價收購等扶持政策,目前國家對棉花種植的優惠政策僅是每畝15元的種子補貼,扶持力度明顯偏小,一旦棉價大幅波動,極易挫傷棉農種植積極性,這也是棉花種植面積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目前國內棉花供需缺口較大,主要通過進口外棉來彌補,如果國內棉花種植面積以后幾年進一步萎縮,我國棉花供應前景令人擔憂。
除了種植面積下降外,棉花生產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發展力度不夠,訂單農業的模式在棉花產區應用不多,這也嚴重影響了棉花產量和質量的提高。考察團經過的扶溝、菏澤和濟寧地區成立棉花合作社的還不是很多,只有濟寧金鄉在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金鄉當地組織棉農成立棉花合作社,棉花生產用到的種子、農藥等由合作社統一采購,這不僅降低了棉農的種植成本,同時也有利于棉花品種的統一和改良,目前當地正大力推廣魯15等雜交棉。合作社還及時對棉農進行技術指導,在棉花采摘、晾曬等環節把好關,提高了棉花品質。金鄉棉花合作社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以前當地棉花只能加工32紗或40紗,現在能加工80紗。同時,合作社與棉農簽訂收購合同,棉花上市后以高于市場價0.1元/斤的價格收購棉農棉花。此外,在棉花加工企業生產形勢好的時候,棉企會拿出30%的利潤對棉農進行二次分配,棉農種植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據了解,今年金鄉加入棉花合作社的村子由去年的5個增加到13個,農民踴躍加入。因此,與其他地區棉花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的情況不同,金鄉今年的棉花種植面積不降反升。
目前棉農對新棉上市價格預期普遍較高。在目前棉價高企的背景下,生產高檔紗的企業盈利情況較好,但低檔紗企業經營情況不太理想,下游布廠的處境更加艱難。因此,新棉收購價格一旦進一步走高,下游紡織和服裝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能否承受,需要關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