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的紡織廠:老廠房與高科技
斯達克紡織廠舊址旁的紡織女工雕像
曼徹斯特市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和北新英格蘭地區最大的城市。說是“最大城市”,其實人口僅有約11萬,從曼徹斯特市中心的埃爾姆大街一路向北,至韋伯斯特街轉而向西,再到運河街折返南行,便可遍覽小城。曼徹斯特市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市內一排排褐紅色的建筑,墻面上引人注目的標牌表明這些均為19世紀的建筑。在一座標明為“斯達克紡織廠”的建筑旁邊,豎有一座青銅色紡織女工的雕像?;仨h眺的紡織女工默默無言,把人們的思緒帶入了200多年前。
紡織之城 悠久歷史
今年適逢此地被命名曼徹斯特200周年。在歐洲移民于1722年來此定居之前,當地印第安人將這里稱為納摩斯基,意為“捕魚之地”,因為從梅里馬克河的埃墨斯基瀑布中捕魚很容易。1751年,歐洲移民將此地改名為德里菲爾德。1807年,塞繆爾·布洛杰特率先在梅里馬克河的瀑布區開掘河道、建造水閘系統,以使梅里馬克河通航。1809年,本杰明·普里查德及其他人利用當地水力資源創建棉紡廠。如同英國工業革命中的第一個工業化城市曼徹斯特一樣,布洛杰特希望這里成為“美國的曼徹斯特”。在他的建議下,1810年,此地更名為曼徹斯特。此后,曼徹斯特的紡織廠越辦越多。至1846年,有著4000臺紡織機的曼徹斯特第十一棉紡廠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棉紡廠。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大量工人從四面八方涌入曼徹斯特,其中包括許多從加拿大法語區南下的法裔加拿大人。
經濟轉型 歷經艱難
埃爾姆大街中心花園處的布告欄還呈現著曼徹斯特當年的繁忙和嘈雜,但這份喧騰早已成為歷史。曼徹斯特的紡織業在上世紀30年代和80年代經歷了兩次重創,早已走進“紡織博物館”。此后,這座歷史悠久的工業城便面臨著經濟轉型的難題。
近觀一排排褐紅色的老紡織廠廠房,記者看到有些廠房仍舊處于廢棄狀態,另有一些廠房樓頂已掛上諸如“新罕布什爾大學”或各種公司的招牌。迪安·卡曼創建的德卡公司是促進曼徹斯特經濟轉型的創業先鋒。1984年,德卡公司買下曼徹斯特一座老紡織廠大樓,在那里進行研發,生產醫療器械、機器人、凈水設備、可上下樓的輪椅等高科技產品。在德卡公司實驗室內,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正在研發的“機械臂”。這種安裝在殘疾人士身上的機械臂重量輕,加之其靈活性和耐力性能的提高,使其具有很大的市場潛能。
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替代能源等高科技產品成為曼徹斯特重點扶持對象,2005年成立的馬斯科摩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馬斯科摩公司實驗室主任內森·馬戈利斯介紹說,與從甘蔗和玉米中提取乙醇的作法不同,該公司致力于從廢木材、農業廢料等非食品類農林業原料中提取纖維乙醇。馬戈利斯說,作為替代能源產品,該公司的產品可望于一兩年內進入商業化生產。
稅收優惠 吸引企業
就曼徹斯特的經濟轉型問題,記者相繼采訪了新罕布什爾州聯邦眾議員卡羅爾·謝伊–波特女士和曾任該州州長的聯邦參議員珍妮·沙欣女士。她們認為,在艱難的經濟轉型中,曼徹斯特充分利用了靠近波士頓的地理優勢和擁有達特茅斯學院等人才資源。馬斯科摩公司還與南非斯坦林布斯大學建立了研發合作關系。此外,曼徹斯特所在的新罕布什爾州不征收廣義的個人所得稅,也沒有營業、使用、存貨、資本收益和專業服務等稅收,公司稅的比例只相當于公司年純收入的8.5%。諸多免稅措施使新罕布什爾州成為繼阿拉斯加州之后的全美第二的“免稅州”,也使得曼徹斯特成為企業利用高科技創業的友好城市。馬斯科摩公司之所以從其他州改遷至曼徹斯特,原因就在于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