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中國制造”樹立中國奢侈品牌前路維艱
億萬富翁投資商巴菲特獨具慧眼,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發現了時裝業的未來。他表示,自己完全可以接受“中國制造”的服裝品牌。要知道,中國服裝一向是以價格而非質量優勢取勝。
巴菲特在2007年的一段視頻中說:“我扔掉了我剩馀的西裝。”他表示,自己和微軟創始人比爾 蓋茨都是中國西裝品牌“創世”(Trands)的粉絲,將為這家位于大連的服裝企業搖旗吶喊。
“創世”是為數不多的中國新興奢侈品牌之一,這些品牌期待有一天能與Gucci、Armani和Prada比肩。
根據貝恩咨詢(Bain &Co.)的數據,中國去年的奢侈品銷售額增長12%,達到9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總額的27.5%。在未來五年內,中國的奢侈品年消費額將增至146億美元,成為世界頭號奢侈品市場。
巴菲特的認可可能會在網絡上引發笑談,而分析人士也指出,在追趕全球重量級奢侈品牌時,中國新興奢侈品企業還面臨一場長期的攻堅戰。世界知名奢侈品企業大都歷史悠久,并擁有強大的營銷手段。
還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消費者心理障礙,那就是“中國制造”一般意味著質量一般的大眾化產品,而“歐洲制造”則是貴族式商品的代名詞。
弘亞世代咨詢(JLM Pacific Epoch)分析師Marie Jiang表示:“短期之內,在市場營銷、品牌文化、設計和質量等方面,我認為任何中國奢侈品牌都無法與國際品牌競爭。”
市場龐大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1月份的一份調查顯示,隨著中國消費者財富增加以及品牌意識增強,中國料將在五至七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場。
迄今這個市場主要由西方大品牌主宰,其中大多數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擁有店面,現在又開始瞄準二、三線城市。
但像“創世”這樣的本土品牌也試圖在海內外提高其知名度,希望在這一利潤豐厚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創立于1961年的另一家中國時裝品牌——寶姿(Ports)通過名人效應以及為電影《時尚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Prada)提供服裝贊助等方式吸引人們的眼球。
不過中國奢侈品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可能是在國內市場,因為中國消費者往往青睞更為名貴、歷史更為悠久的國際大品牌,例如法國的路易威登或愛馬仕。
目前最接近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奢侈品牌之一算是上海灘(Shanghai Tang)。該品牌創建于香港,以色彩艷麗的中國風時裝著稱,現已把商店開到世界各地。
而在中國市場,隨著國際大品牌的擴張腳步加快,本土奢侈品牌的前路可能會變得更加艱難。
畢馬威(上海)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Stephen Mercer表示,中國奢侈品牌可能會在一些特色領域取得成功,比如白酒和珠寶。他提到的一個例子是貴州茅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