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中國輕紡城的國際紡織之都之路一
全球四分之一的面料在這里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采購商聚集到這里,形成一個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成交金額最高的紡織品專業市場,這就是位于浙江紹興縣城柯橋的中國輕紡城,也被稱為“世界布市”。
“全球紡織看中國,中國紡織看浙江,浙江紡織看柯橋。”紹興縣三分之二的工業總量來自紡織業,故而有人將紹興縣譽為“托在一塊布上的經濟強縣”。
20多年前,中國輕紡城由一條自發形成的“布街”起步,發展到初具規模的“輕紡市場”,再到如今現代化的“國際紡織之都”,紡織業是當之無愧的“領銜主角”,中國輕紡城更是當地動力最足的“經濟引擎”。
發展: 打造國際紡織之都
通過全力推進“二次創業”,市場集群化、現代化、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輕紡城的產業集聚力、市場競爭力、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紹興縣紡織業歷史源遠流長,改革開放以后,紹興更是大力發展以紡織、印染為主體的鄉鎮輕紡工業。
“當年,人們把紹興的輕紡產品推向全國各地,也在輕紡企業較為密集、交通相對便利的柯橋擺攤設點,坐地銷售。”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回憶說,就這樣,一條地產專業布街悄然誕生了。1984年,已有200多戶生意人在柯橋街上、旅店等開設“窗口”,具有水鄉交通特色的大批“烏篷船”架起了買賣雙方的橋梁。
如果說此前的市場是自發形成的,那么政府的大力扶持與積極引導,促成了自發市場向規模集貿市場的重要轉折。
1985年7月,紹興縣工商局在柯橋西側建造一個棚屋式的“柯橋輕紡產品市場”,第一代輕紡市場應運而生,年銷售化纖布200萬米,成交額約2000萬元。到上世紀90年代初,市場所在的柯橋、華舍等地已發展成為輕紡產品生產基地,為形成輕紡專業市場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1992年市場成交額達16.6億元,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場。也是在這一年,紹興輕紡市場正式更名為“浙江紹興中國輕紡城”,成為全國首批被冠之以“中國”的專業市場。
2000年紹興縣城遷到柯橋后,中國輕紡城的提升發展步入快車道。2006年4月,紹興縣組建了中國輕紡城建設管理委員會,把輕紡城作為紹興縣紡織產業的立業之本、新縣城的立城之本、經濟強縣的立縣之本來抓,全力推進“二次創業”,市場集群化、現代化、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輕紡城的產業集聚力、市場競爭力、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旗下擁有6家紡織企業的浙江宇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宇,早年隨父輩自四川開始創業,足跡遍及廣東、廣西、浙江,并扎根于紹興。經過20多年的發展,宇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國內知名服裝品牌的主要供應商,是集紡織科技、創意設計、貿易營銷為一體的國家紡織基地企業之一。陳宇父子兩代人在20多年的創業生涯中,見證了中國輕紡城的成長,如今把集團總部設在了中國輕紡城,紹興柯橋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
在柯橋,除了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業者,各地的成功企業也紛紛設立辦事處。張家港市巨橋毛紡織染有限公司在柯橋東升路毛紡面料市場設立了辦事處,工程師王建政說:“柯橋作為國內最大的紡織行業一級批發市場,是直接面向客戶的好窗口,誰都不想錯失這塊陣地。”
如今,中國輕紡城已經基本形成了“南部傳統交易區、北部市場創新區、中部國際貿易區、西部原料龍頭區和東部物流配套區”五大市場區,擁有市場建筑面積320多萬平方米,傳統區營業房20000多間,注冊經營戶及公司20000余家,常駐境外采購商近5000人,境外代表機構近千家。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下,中國輕紡城仍然實現成交額708億元,同比增長11.5%,出口達14.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7%。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