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澤2:從衣被天下到紡織華爾街
3. “五方雜處”成集群
吳江盛澤本地人口12萬,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卻有15萬,五方雜處,福建人、四川人、東北人圍繞一個紡織鏈,匯聚盛澤。是這些“頭腦像飛梭一樣快”的商人使盛澤海內的紡織霸主地位無可搖撼。也正是這群天南海北搞紡織的業主,才使盛澤這個傳統小鎮得到空前的產業集群。
“這里有產業集群、流通優勢。”12月2日,向興(中國)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吳江閩南商會理事長黃志向頗有感慨。他和父親去過許多地方考察,最后來盛澤投資、從事紡織生產和貿易,“因為這里軟硬條件比較好”。
“集聚度成就了盛澤,這里的成本比其他地方低。”12月1日,江蘇吳江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絲綢市場)總經理陳鳳根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由于盛澤的產業高聚集度,商會可以與供貨商進行價格談判,形成成本優勢。”
陳鳳根告訴記者,2000年時,吳江曾經一次性購買噴氣織機3800臺,由于采購量大,價格砍下來不少。“這么大的市場需求,對供應商的誘惑無法阻擋。”
“在這里做交易最劃算,客商不得不來。”東方絲綢市場常務副總經理王濤說,“盛澤紡織業已初步形成一條從繅絲、紡絲、織造、印染、織物深加工到服裝制成品的產業鏈,集研發、生產、市場、物流、服務為一體的配套體系。密集的產業優勢、完善的產業鏈條、強大的輻射能力、形成了盛澤‘鶴立雞群’的優勢。”
“從全國范圍來說,盛澤是紡織產業最集中的基地,其他地方沒有盛澤這樣完善的產業鏈,沒有這么明顯的集群效應。”施清島的看法相同。
記者了解到,盛澤2008年市場交易額達到581億元,連續3年獲得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交易額第一名,其周邊的無錫、嘉興等地,也紛紛建設了自己的紡織市場,但均無功而返,沒有對盛澤的紡織業造成實質性威脅。
4. 微笑曲線待抬升(問題篇)
事實上,金融危機中“堅挺”的盛澤正面臨升級抉擇。這一點中共吳江市委書記徐明十分清醒:“目前,盛澤鎮正大力解決紡織業的升級創新問題。”
11月18日,他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東方絲綢市場主要做胚布、原材料,成品不多。與浙江紹興的柯橋相比,盛澤產量大,但是最終產品比較少,“印染這一環節發展欠缺,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要避免惡性競爭,只有走企業升級、產品細分之路。”徐明肯定道。盛澤鎮華佳集團主攻彈力真絲面料,新民科技重點打造20萬噸直熔紡項目,福華世家引進1000臺國際最先進的織機。據盛澤鎮經濟服務中心統計,盛澤50家主要紡織企業產品差別化率已達到80%。
“在產業的發展中,有一個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中間是制造,一端是研發,一端是銷售,兩端朝上。我們的紡織企業要更加注重抓住微笑曲線的兩端,做好研發、銷售,不斷提升研發設計能力,著力提高市場拓展水平,實現由‘兩端在外’向‘兩端在內、一頭在外’轉變。”對于盛澤的紡織業創新升級,徐明描繪出了形象的發展曲線。
“最痛苦的是沒有印染。”黃志向透露。他希望政府可以幫助企業做到“研發一條龍”。由于研發成本高、花費時間長、保密工作難做,不少企業都不愿意參與印染研發。與紹興柯橋相比,印染一直是盛澤的軟肋。
“盛澤要‘騰籠換鳥’,將制造部分適度轉移,讓微笑曲線笑起來,與民營紡織企業一起笑。”徐明認為,吳江必須下定決心突破印染這一“瓶頸”,強制性淘汰落后設備,提升紡織附加值,形成強大的市場動力。
印證了徐明的說法,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鐘永林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坯布市場”的形象讓中國東方市場行業競爭力下降。目前整個市場的生產、銷售絕大多數以白坯布為主,成品布交易已經成為生產的軟肋。
5. 國際發展缺“話語”
“盛澤絲綢價格指數為100.53點,與前一周基本持平……”12月6日,東方絲綢市場一樓大廳,電子大屏幕公告了盛澤一周的交易行情。這就是“盛澤指數”。此前,已經有40余家“盛澤織造”企業進入到2009法國巴黎秋季面料展展廳,成千上萬的盛澤織商到歐美日韓開拓銷路。可是,“不安分”的盛澤人一直嘗試沖擊現有的生存邊界。“在中國得了100分,而在國際上,還只有50分”,憂患、憂慮落在年輕的管理者心里。
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話語權。
“假如外國客商來中國買蘋果,原定標準是100克,我們就按照100克來生產。可人家發現我們的蘋果出口威脅到他們當地企業利益,于是就改蘋果的標準為98克。”盛紅明這樣比喻話語權,“盛澤必須改變這種局面,打造行業標準,取得價格話語權。”
記者調查了解,盛澤紡織業基本上是以生產鏈的形式嵌入到全球價值鏈。與美、日、歐洲等發達國家相比,盛澤紡織業主要集中于紡織坯布的生產,處于產業價值鏈的最底層。“紡織機械主要依賴進口,面料設計研發、品牌運作能力比較弱,直接制約了盛澤紡織產業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享受到的實際利益遠沒有想象的多。與此同時,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盛澤紡織業原有優勢正不斷喪失。”專家分析指出。
在盛紅明看來,要改變這種狀況,維持盛澤紡織業的優勢地位,就必須取得紡織業的定價權。首先要從原材料市場做起,要參與到資本定價當中。“東方絲綢市場之所以要建交易平臺,就是為了搶占定價權制高點,使東方絲綢市場形成真正的定價中心。”盛紅明說。
“利用電子商務產生中國價格。”作為盛澤紡織業“少壯派”代表的王濤表示,憑借盛澤強大的紡織產業,完全可以形成紡織業的技術、研究中心和紡織業的資本中心。
“盛澤的紡織表面上看蠻強大,但透過表面,和一個大廚房相似。原材料是大米、蔬菜,價格是賣米賣菜的說了算;菜做好,菜價是吃菜的人說了算。盛澤的紡織業充其量只是在做大廚。”王濤說。
6. 華爾街夢需政府力
“與上海拼銀行、拼股票,蘇州肯定拼不過。”在王濤看來,蘇州不應該放棄加工業發展,因為一旦放棄,GDP就會迅速下降。蘇州應該追求更合理的GDP、含金量高的GDP,通俗來說就是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附加值,則意味著商業模式變更。
“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造出蘇州的原材料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形成價格中心。”王濤說,“依托紡織業的巨大優勢,打造出一個產業金融帝國,盛澤的目標應該是做紡織業的‘華爾街’。”
談到紡織業“華爾街”,王濤認為,蘇州市發改委應該重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紡織業、電子業、化工業等幾大產業是蘇州的立命產業。蘇州應該對上述幾大產業進行整合,整合成大宗原材料商品交易市場,形成原材料價格中心,取得市場話語權。
“盛澤的財政收入占吳江的20%多,但自己能支配的十分少。”鐘永林告訴記者,“除了城市規劃落后,盛澤紡織業集群的集體效率同樣偏低。”
鐘永林介紹,集群內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大于合作,多數紡織企業對于新產品開發的積極性逐漸下降,產品市場周期因模仿、抄襲等行為蔓延被迫縮短,整個產業集群表現出大而不強的特點,核心競爭力亟待提升。
“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很重要,政府在推動東方市場價格指數形成中,要起主導作用。”鐘永林表示,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將盡量做好服務工作。
“我們渴望的是一個升級版的東方市場,盛澤雖小,但它的定位不能僅僅限于吳江的盛澤,它應該是蘇州的盛澤,江蘇的盛澤,中國的盛澤,甚至成為世界的紡織之都。”黃志向認為,盛澤的準確定位應該是世界紡織之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