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外貿高增迷局:出口異動超預期 下滑風險須警惕
在史上最嚴厲地產新政出臺兩個月后,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之時,5月中國經濟交出答卷——6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經濟數據。
“總體來說,數據喜憂參半,特別是外需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中國經濟仍然處于復蘇狀態中,但第四季度下滑風險值得警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出口異動
5月份出口增速從4 月份同比增速30.5%大幅飆升到了48.5%,幾乎完全高于所有市場預期。由于出口猛增,進口增速回落,貿易順差從4 月的17
億美元擴大到195 億美元。
6月10日下午,商務部綜合司、進出口司等部門與相關專家進行了5月外貿數據座談。“這是出口近十年來的第三高,2001年和2005年分別有一次出口創新高。”一位參與座談的專家說,“對于5月超高的出口數據,商務部覺得也有點突然,基數低只是一部分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劉元春認為出口強勁增長有低基數的原因,因為去年5 月出口同比下降了26.4%,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反映了世界經濟的復蘇拉動,目前全球經濟處于復蘇的臨界點上。
據統計,5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從上月的19.1%大幅上升到44.3%,對另外兩大經濟體歐盟和日本的出口分別增長49.7%和37.1%,同時對東盟出口增幅大幅跳升48.0%。而在出口產品結構上,出現全面開花的局面。不管是高科技產品、機電產品,還是勞動密集性產品的服裝鞋帽,還是金屬初級制品,都出現大幅增長。
針對外需的強勁增長,商務部相關部門采取了謹慎的態度。前述參與商務部座談的專家告訴記者,商務部以前一直對出口比較看淡,認為未來出口增長會處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逆差會經常出現,所以對積極外貿政策的退出——如人民幣匯率、出口退稅調整和貿易融資等政策——一直持比較謹慎的態度。5月份數據出來后對他們是一種觸動,但是他們表示還是要看看未來出口的數據。
內需回落
與外需強勁增長略有不同的是,中國內需在5月出現回落的態勢,這使得分析師對于經濟未來下滑風險擔憂加大。
在經過數月的調控后,5月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終于開始出現調整的跡象。5月當月,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月減少1274萬平方米,下降15.8%。商品房銷售額比上月減少1113億元,下降25.0%。受益于前期新開工面積推動,1~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強勁增長38.2%,但這仍然難以帶動投資增長的堅挺,前五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9%,增速繼續回落,扣除價格因素,回落更加明顯。而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較4月回落1.3個百分點。
不過,在通脹推動下,5月零售總額增長18.7%,比4月加快0.2個百分點,即使扣除價格因素,實際零售增長仍然超過15%。
“地產調控后,房地產出現了初步調整的跡象,如成交量和價格上,但是對于投資和消費的影響還沒有體現。因而5月的內需出現回落的跡象,但是全面下滑的拐點還沒有出現。”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曹和平教授說,“如果零售總額增速低于18%,我認為,地產調控開始波及到消費了,因為住房涉及到下游裝修、電等一系列產業,影響非常深遠。但是現在還看不出,政策有個滯后期。”
曹和平說:“目前5月外需強勁,而內需平穩,但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地產調控政策有滯后影響,經濟下滑的風險會集中體現在第四季度。”
不過,世界銀行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雙重衰退的風險較小。“今年中國經濟GDP將增長9.5%。如果歐洲主權債務國家出現最壞的情況,會對中國出口及中國投資有直接影響。”林毅夫說。
林毅夫認為,中國不可能出現雙重的衰退。“從總體來說,中國政府有很大的財政空間,如果外圍環境變壞,中國政府還可以進一步采取財政政策,改善基礎設施,并進一步吸引外資,所以這種經濟再次衰退的風險非常小。”
曹和平表示,5月份經濟數據還不錯,但是政策應該有前瞻性。“必須考慮到最新的變化環境和因素,所以前期一系列貨幣收縮的政策應當暫時觀望,不宜出臺更猛烈的緊縮措施了,如加息等措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